时间: 2025-04-26 04: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58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白天的太阳沉落在西边,洁白的月亮从东边的山岭升起。
遥远的阳光照耀着千里,空中的景色显得浩荡而迷人。
微风吹进房间,夜里枕头和席子都感到寒冷。
气候变化使我意识到时光易逝,无法入睡让我知道夜晚漫长。
想要倾诉却没有人能回应,我举杯劝饮这孤独的影子。
日月无情地将人抛弃,心中有志却无法施展。
想到这些我心中悲伤凄凉,最终明白自己无法平静下来。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杂诗十二首》创作于陶渊明晚年,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此时社会动荡,陶渊明选择隐居,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孤独的深刻感受。一方面,白日和素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时间的交替与永恒的循环;另一方面,诗人通过“风来入房户”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夜晚的冷清和孤独。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时间、季节的变化,以此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欲言无予和”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有心诉说,却无人倾听,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的失落。最后一句“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孤独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揭示了人生命中的悲凉与无奈,传达了对理想和自由的渴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素月”是指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填空题:诗中“欲言无予和”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不眠是因为夜晚太长。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