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40
同刘侍郎咏笋
作者: 徐光溥 〔唐代〕
迸出班犀数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壶。
出来似有凌云势,用作丹梯得也无。
这首诗描绘了数十株竹笋破土而出,增添了幽静的景致,让人想起蓬莱仙境。竹笋的生长似乎有着凌云的气势,若用作通往天界的梯子,是否合适呢?
作者介绍:徐光溥,唐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竹笋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可能隐喻了人们对于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徐光溥的《同刘侍郎咏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竹笋生长的勃勃生机。前两句“迸出班犀数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壶”,描绘了竹笋从土中破土而出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里的“幽景”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后两句“出来似有凌云势,用作丹梯得也无”,则是将竹笋的生长与人们的理想相联系。竹笋的挺拔生长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的勇气与力量,而“丹梯”则是对理想境界的隐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思考。这种意象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美感,还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班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花卉
D. 一种石头
“蓬壶”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理想的境界
C. 现实的困扰
D. 友情的温暖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向往与赞美
C. 失落
D. 怀旧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徐光溥与李白的作品,李白的诗常充满了豪放与奔放,而徐光溥的则更显细腻与深邃。两者在自然描写上的不同风格,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