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4:04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唐代〕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春天的阳光温暖,泥土融化,雪也已消去了一半,
行人骑马在芳草中奔行,马蹄声显得格外骄傲。
九华山的路上,云雾遮住了寺庙,
清澈的弋江村,柳树轻轻拂过桥头。
你的志向如鸿雁般高远,我的心情如同悬挂的旗帜,摇摆不定。
我们一同来,却无法一起回去,
故乡的春天却是如此寂寥。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河南省。杜牧以其精练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他的诗歌多描写政治、人生和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首诗写于杜牧送别朋友裴坦,裴坦即将赴舒州任职,诗中流露出送别的情感及对故乡的思念。此外,杜牧此时身处宣州,正是政治动荡之际,这种背景也使得诗中蕴含了一层对未来的忧虑与对故乡的眷恋。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杜牧的一首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开篇的“日暖泥融雪半消”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接下来的“行人芳草马声骄”则通过“马声”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暗示着旅途的愉快与希望。但在这愉快的外表下,诗人却暗含了自己的忧愁。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既有山的高远,又有水的清澈,表现了诗人对景色的热爱。然而,“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则转入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最后两句“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构建出一种离别的氛围,传达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怀念,充分展示了杜牧卓越的诗才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送别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与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九华山”是指什么地方?
“君意如鸿高的的”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哪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