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人入京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5:21:14

诗句

桑乾亦是小黄河,桥向芦沟踏雪过。

马上锦裘青海客,呜呜吹叶和悲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1:14

原文展示:

桑乾亦是小黄河,桥向芦沟踏雪过。
马上锦裘青海客,呜呜吹叶和悲歌。

白话文翻译:

桑乾河就像是一条小黄河,桥边的芦沟上踏着雪走过去。
骑在马上,穿着华丽锦裘的青海客,呜呜地吹着落叶,哀伤地吟唱着悲歌。

注释:

  • 桑乾:桑乾河,发源于山西省,流入黄河,是黄河支流之一。
  • 小黄河:指桑乾河与黄河有相似之处,暗指其长河的性质。
  • 芦沟:指长有芦苇的沟渠,常见于河边。
  • 锦裘:华丽的皮毛,形容衣服的华美。
  • 青海客:来自青海的人,可能暗示其身世或背景。
  • 呜呜:形声词,形容悲伤的声音。
  • 悲歌:哀伤的歌曲,表达离别和思乡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小黄河:通过与黄河的比较,强调桑乾河的壮丽与河流的象征意义。
  • 青海: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常为诗人所吟咏,象征着远方和异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8年-1640年),字仲明,号冷斋,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大均的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屈大均送别朋友赴京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的感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以诗寄情,渴望通过文学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人入京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送别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桑乾河的景象,诗人用“小黄河”来比喻桑乾河,既显示了河流的壮丽,又引发了对黄河的联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接下来的描写中,骑马的青海客在雪中踏过桥梁,形成了鲜明的画面,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旅途的艰辛。最后“呜呜吹叶和悲歌”一句,既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暗示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桑乾亦是小黄河:借用河流的壮丽,表达对旅途的期待。
    • 桥向芦沟踏雪过:描绘了行走过程中的艰难,营造了寒冷的氛围。
    • 马上锦裘青海客:强调了青海客的身份与地位,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呜呜吹叶和悲歌:通过声音的描写,深化了离别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小黄河”比喻桑乾河,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通过“呜呜”传达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的祝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桑乾河:象征着旅途与生命的流动。
  • :代表着寒冷与凄凉,暗示离别的心情。
  • 青海客:象征着远方与异乡的思念。
  • 吹叶:传递出孤独与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 A. 黄河
    • B. 桑乾河
    • C. 长江
  2. 填空题:诗中“马上锦裘青海客”中的“青海”指的是__

  3. 判断题:诗中描述的场景表现了欢乐的送别情景。(对/错)

答案

  1. B
  2. 来自青海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描绘离别情景,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情感较为轻松。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是送别题材,但在意境上更为豪放,强调友情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屈大均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二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 其一 游陆公祠十首 其四 丹元子步天歌 其二 东方七宿 丹元子步天歌 太微宫 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武阳送别 代闺人 捣衣 赠李宝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权阉 朴抶 釒字旁的字 出于意表 凤髓龙肝 韭字旁的字 乱臣贼子 牛字旁的字 一字兼金 一门百笏 侁仕 乙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禁麛卵 狂风怒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