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2: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2:03:14
马山杂咏三十韵 其二十四
成鹫〔明代〕
閒门秋水日清泠,万竹交加抱一亭。
过客未须寻路入,高歌谁许隔墙听。
坐看精卫填东海,翻笑鲲鹏化北冥。
老去渐知生意少,夜来添火读黄庭。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场景,诗人坐在亭子里,四周竹林环绕,水面清澈。过路的人不必费心寻找进入的路,纵使高歌,也无人能听见。诗人悠然自得,想着精卫填海的故事,觉得这与鲲鹏化为北冥的情况一样可笑。随着年岁渐长,诗人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逐渐减弱,夜晚点亮火炉,静心阅读《黄庭经》。
成鹫,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环境变化较快,诗人可能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动荡的影响,逐渐产生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超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澈的秋日景象,水光竹影相映成趣,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中间两句则通过过客与高歌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然与无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精卫与鲲鹏的故事,反思生命的意义,意识到随着年岁渐长,生意与追求都显得微不足道,唯有静心阅读经典,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反映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精卫”代表什么?
A. 不屈的精神
B. 富贵荣华
C. 自由自在
诗人夜晚点亮火炉的目的是什么?
A. 取暖
B. 阅读《黄庭经》
C. 招待客人
诗中“高歌谁许隔墙听”的意思是?
A. 高歌会被听见
B. 高歌无人倾听
C. 高歌能传四方
成鹫的《马山杂咏》与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超然的心境。成鹫更侧重于对生死哲学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