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2:50
原文展示:
次韵诸公赠将官鹿浩然
王灼 〔宋代〕
休把长缨便请行,如今正属泰阶平。
醉看夜月清樽倒,卧对秋风白发生。
羞向热官称命薄,喜随寒士以诗鸣。
他年采药鹿门去,不许人间知姓名。
白话文翻译:
不要轻易地请求出征,现在正是国家安定的时候。
醉眼看着夜月,清酒杯倒映,躺着面对秋风,白发悄然生长。
羞于向权贵自称命运不佳,喜欢随着寒士以诗抒怀。
将来某天去鹿门采药,不让人间知道我的姓名。
注释:
- 长缨:古代武士的装束,这里指武士的身份或出征的请求。
- 泰阶平:指国家安定,社会秩序良好。
- 清樽:清酒杯。
- 热官:指权贵官员。
- 寒士:指贫寒的读书人。
- 鹿门:地名,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王灼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倾向于隐逸生活,对权贵持批判态度,喜欢与寒士交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安定时期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安定时期的满足,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态度。诗中“休把长缨便请行”一句,表明诗人认为在国家安定之时,不应轻易请求出征,体现了对和平的珍惜。“醉看夜月清樽倒,卧对秋风白发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以酒自娱,面对秋风白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羞向热官称命薄,喜随寒士以诗鸣”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对寒士的亲近,以及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愿望。最后两句“他年采药鹿门去,不许人间知姓名”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首句“休把长缨便请行”用“长缨”象征武士的身份,暗示不应轻易请求出征,体现了对和平的珍惜。
- “醉看夜月清樽倒”通过“醉看”和“清樽倒”描绘了诗人饮酒自娱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卧对秋风白发生”中的“卧对”和“白发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衰老的无奈。
- “羞向热官称命薄”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淡然态度。
- “喜随寒士以诗鸣”则表明诗人喜欢与寒士交往,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 “他年采药鹿门去”中的“采药”和“鹿门”象征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
- “不许人间知姓名”则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个人隐私的重视。
意象分析:
- “长缨”象征武士的身份和出征的请求。
- “夜月”和“清樽”描绘了诗人饮酒自娱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秋风”和“白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衰老的无奈。
- “热官”和“寒士”分别象征权贵和贫寒的读书人,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阶层的看法。
- “采药”和“鹿门”象征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缨”象征什么?
A. 武士的身份
B. 隐逸生活
C. 权贵官员
D. 贫寒的读书人
- “醉看夜月清樽倒”描绘了什么情景?
A. 诗人饮酒自娱
B. 诗人出征
C. 诗人隐居
D. 诗人与权贵交往
- “羞向热官称命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权贵
B. 寒士
C. 隐逸生活
D. 出征
- “他年采药鹿门去”中的“采药”和“鹿门”象征什么?
A. 隐逸生活
B. 出征
C. 权贵官员
D. 贫寒的读书人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珍惜。
诗词对比:
- 王灼的《次韵诸公赠将官鹿浩然》与王维的《鹿柴》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灼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权贵的鄙视和对寒士的亲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王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