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却望 其二》

时间: 2025-04-21 09:27:57

诗句

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9:27:57

原文展示:

丹橘村边独火微,
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
隔水寥寥闻捣衣。

白话文翻译:

在丹橘村旁,微弱的火光独自闪烁,
在清澈的河流旁,刚刚飞起的大雁。
萧条的秋叶在垂杨树的岸边飘落,
隔着水面,可以隐约听见有人在捣衣。

注释:

  • 丹橘:指的是一种橘子,通常为红色或橙色,象征丰收。
  • 独火微:微弱的火光,暗示孤独与宁静。
  • 碧流明:清澈明亮的河流,表现自然的美。
  • 雁初飞:指大雁刚刚起飞,象征迁徙与时节的更替。
  • 萧条:形容秋天的萧索。
  • 捣衣:指用木槌捣打衣物,通常表示洗衣的劳作。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劳动场景,反映了唐代田园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字梦阮,唐代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农民生活,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诗人通过描写乡村景象,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却望其二》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诗人李绅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生活的宁静。开篇的“丹橘村边独火微”,让人想到黄昏时分,村边的炊烟袅袅升起,映衬着晚霞,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接着“碧流明处雁初飞”,则通过大雁的起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流动,也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后两句“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描绘了秋天的萧条以及劳动的景象,透过水面隐约听见捣衣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整首诗的情感在宁静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叹息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橘村边独火微:通过“独火微”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气氛,火光的微弱给人以温暖而又渗透出一种静谧的情感。
  2. 碧流明处雁初飞:大雁的飞起象征着自由与希望,流动的水面则映衬出自然的美好与清澈。
  3. 萧条落叶垂杨岸:描绘秋天的景象,落叶的萧条感与杨树的垂枝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4. 隔水寥寥闻捣衣:隔水的声音使得意境更加深远,捣衣的声音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劳动的辛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流明”比喻清澈的河流,展现自然美。
  • 拟人:落叶与杨岸的描写使得自然景物似乎有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中透着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 丹橘:象征丰收与美好,代表着农村的安宁与富饶。
  • 大雁:象征迁徙与生命的循环,体现出自然的规律。
  • 落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萧索,增加了诗的忧伤气息。
  • 捣衣:象征劳动与生活的真实,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丹橘”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动物
  2.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隔水寥寥闻捣衣”中“捣衣”指的是什么?

    • A. 洗衣服
    • B. 捣药
    • C. 做饭
    • D. 针线活

答案:1-B,2-C,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田园风光,但更注重山水的描绘。
  • 孟浩然《春晓》:与李绅的《却望其二》相比,更多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风格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曲江对雨 春水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武侯庙 望岳三首·其二 冬至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岁暮 端午日赐衣 望岳三首·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胴体 言寡尤,行寡悔 茨棘之间 至字旁的字 一般法 如入无人之地 水字旁的字 狐疑不断 榱崩栋折 馬字旁的字 遵养晦时 侍姝 乙字旁的字 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包含酵的词语有哪些 焦心劳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