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5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52:36
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正午时分,锄地的农人满身大汗,汗水滴落在禾苗的土地上。
又有谁会想到,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都是农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果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社会对他们劳动成果的忽视。这种对农民辛苦的同情是古今皆然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李绅(约778年-845年),唐代诗人,字梦符,号青原,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题材广泛、风格朴实著称,尤其擅长表现田园生活和农民疾苦。
创作背景: 《悯农二首》是李绅在感受农民辛酸的同时,表达对农民劳动的敬重与同情。唐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在自然灾害和战乱中,他们依然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此诗旨在唤醒人们对农民辛苦的关注。
《悯农二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的艰辛与社会对他们劳动成果的漠视。诗的开头“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农人在炎热的午后辛勤耕作的场景,生动的“汗滴”形象让人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而“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引发读者的思考,食物的每一粒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与辛劳。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农民的同情,也有对社会的反思。
李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是农民的辛苦劳作,后半部分则是人们对食物的轻视,这种对比强化了诗的主题,令人深思。诗中运用了“粒粒皆辛苦”的排比手法,强调每一粒米背后的辛劳,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与对农民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农民劳作的同情与尊重,通过对比和反思,揭示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忽视,呼吁人们关注并珍惜每一份食物背后所蕴含的辛劳。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突出了劳动的价值与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锄田当日午”中的“午”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粒粒皆辛苦”中的“粒粒”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