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5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51:34
一株繁艳春城尽,
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
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
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
只应回首是卿卿。
整首诗描绘了一种愁苦和怀念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爱恋的追忆。春日渐去,繁花似锦的春城已无,慈门双树在风中无奈地生出杂草。愁绪随着生命的烛火渐渐熄灭,而对爱的执着却难以随着春雨的轻柔而消散。月光下,波澜不惊,影子孤独如蟾蜍,歌声在寂静的梁间回荡,似乎带来了佛音。最后,诗人回忆起钱塘的苏小小,心中只有对她的无限思念。
作者介绍:李绅,生于唐代,因其诗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李绅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之际,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唐代人对爱与失落的共同感受。
《真娘墓》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落的故事。开头两句描绘春城的繁华与美丽,但随着春天的消逝,花朵凋零,留下的只有愁苦。诗人在此处以自然的变化映射自身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加深了这种情感,愁绪如烛光般逐渐熄灭,但对爱的执念却难以放下,象征着爱情的脆弱和持久的痛苦。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月光与蟾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空灵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爱。最后一句将思绪引向了苏小小,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风烛灭”),对比(春城繁华与愁苦),以及意象的交织(如月、蟾影)等修辞手法,展现出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爱与失落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与无奈。
诗词测试:
《真娘墓》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苏小小”是谁的象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诗人的爱人
c) 自然的象征
诗中“风烛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繁华的结束
c) 爱情的永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绅的《真娘墓》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都反映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通过历史故事展现爱情的悲剧性。两者都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来传达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