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2:04
风将夜共静,空与月俱明。
烛滴龙犹伏,垆开凤欲惊。
叶飞林失影,冰合涧无声。
太息兴床念,宁敢离衣行。
唯畏残藤尽,不闻桴鼓鸣。
夜色静谧,微风轻拂,空中与明亮的月亮交相辉映。蜡烛的烛泪滴落,龙形的蜡烛依旧安静地卧着,酒坛打开,凤鸟似乎要惊起。树叶随风飞舞,树林中的影子消失了,冰封的山涧也没有了声音。我在床上叹息,心中惦念,不敢轻易离开衣被走动。唯恐残留的藤蔓尽断,听不到鼓声的传来。
作者介绍:朱超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风格清新而又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岁末时分,表现了作者在疾病缠绵之际对生命的感怀与思索,结合了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脆弱的认识。
《岁晚沈痾诗》通过描绘冬夜的寂静与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的沉重思考。诗的开头以“风将夜共静,空与月俱明”引入,表现了夜的宁静与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烛滴龙犹伏,垆开凤欲惊”则通过蜡烛的滴蜡与酒坛的打开,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
“叶飞林失影,冰合涧无声”两句,进一步突显了自然的沉寂,诗人在此刻感受到孤独与无助。最后几句“太息兴床念,宁敢离衣行”表达了诗人因病在床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唯畏残藤尽,不闻桴鼓鸣”则流露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喧嚣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渗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及对生命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空与月俱明”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生命的无常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孤独
“唯畏残藤尽”中的“藤”指代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自然的景象
C. 病痛的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朱超的《岁晚沈痾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朱超更多地表露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