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0:06
子夜歌
作者:冯鼎位〔明代〕
上西楼曲屏暮霭,
记得烛花红处。
自心字香消彩云飞散,
苹踪难聚。
春水画桥,烟溪芳草,
夜夜相思路。
怅重来情事依然,
惟有半帘淡月,
照人离绪。
酒阑后无聊短梦,
尚逐紫箫声去。
杨柳梢头,寒梅影里,
曾看弓弯舞。
想章台信杳,
凄凉京兆眉妩。
啼帕遗红,唾裙留碧憔悴莺花主。
倩谁传桃叶桃根,
断肠新句。
在西楼的曲屏前,暮霭沉沉,我记得那烛光映红的地方。自从那封信的香气消散,彩云也随之飞散,彼此的足迹难以再聚。春水流淌画桥,烟溪边芳草萋萋,夜夜我在思念的路上徘徊。每当重温旧情,往事依旧,只剩下半帘淡淡的月光,照亮我心中的忧愁。酒过三巡后,心中无聊,短暂的梦境仍随紫箫的声声而去。杨柳枝头,寒梅的影子里,我曾见那弓弦轻舞。想到章台的信音杳杳,凄凉的京兆眉妩。泪帕上遗留着红色的花瓣,裙裾上留下碧色的痕迹,美丽的莺花却显得憔悴。请问谁能传递桃叶和桃根,带来那断肠的新句。
作者介绍
冯鼎位,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丽、婉约,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经历了一段情感波折之后,反映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内心的孤独。
《子夜歌》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诗中的“上西楼曲屏暮霭”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暗示着孤独的情感基调。通过烛光的红色,诗人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又伤感的情绪。
“春水画桥,烟溪芳草”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然而这种美却与“夜夜相思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虽处于美景之中,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让他无法享受。接着,诗人感叹重温旧情时,心中仍是忧愁,半帘月光照耀下的离愁更显得凄凉。
在“酒阑后无聊短梦”中,诗人通过酒后短暂的梦境表达了内心的无聊与空虚,紫箫声的追逐则反映出他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诗人以桃叶桃根的意象,寄托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期盼,整个诗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念,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爱情的追寻。诗中反复出现的孤独与思念,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子夜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冯鼎位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春水画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春天的美好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