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31
潮回浪溅细沙倾,岸柳平波映眼明。
桥接短亭连野迥,艇横长笛带风清。
迢迢翠草寒烟暝,隐隐疏林暮霭晴。
遥见叠峰清浅黛,客心伤处碧云轻。
潮水退去,浪花溅起细沙,岸边的柳树在平静的波浪中映照得分外明亮。
小桥连接着短亭,向远处延展,船只横在水面上,长笛声随风而来,清新宜人。
远处翠绿的草地在寒烟中显得朦胧,稀疏的树林在傍晚的阳光下显得柔和。
远远的山峰逐层叠起,呈现出淡淡的黛色,游子的心中泛起一阵伤感,仿佛在轻轻飘荡的碧云中。
陈子高(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陈子高的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宿龟山次韵》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子高的游历有关,他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心境的感悟,促使他写下这首诗。诗中通过描绘潮水、柳树、山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索。
《宿龟山次韵》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开篇以“潮回浪溅细沙倾”描绘了潮水退去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面上浪花的动态,与岸边细沙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岸柳平波映眼明”,柳树在水波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水面互动,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桥接短亭连野迥”一句,通过桥与亭的连接引出远方的野外,使景物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而“艇横长笛带风清”,则通过音乐的意象,增添了诗的韵律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后半部分描绘了远方的情景,尤其是“迢迢翠草寒烟暝”,展现了远处草地与寒烟交融的朦胧美感,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情绪。“遥见叠峰清浅黛”则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山峰的层峦叠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客心伤处碧云轻”则将景与情结合,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伤感,留下了深刻的情感余韵。
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以及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潮回浪溅细沙倾
描述潮水退去时,浪花溅起细沙,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
岸柳平波映眼明
岸边的柳树在平静的水面上反射出光影,令人心旷神怡。
桥接短亭连野迥
小桥与亭子连接,向远方的野外延伸,展现了空间的开阔感。
艇横长笛带风清
小船横在水面,长笛的声音随风飘来,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迢迢翠草寒烟暝
描绘远处翠绿的草地在寒烟中显得朦胧,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隐隐疏林暮霭晴
稀疏的树林在黄昏的阳光下显得温柔,增添了诗的温情。
遥见叠峰清浅黛
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呈现出淡淡的青黑色,形成视觉上的冲击。
客心伤处碧云轻
游子的心中感到伤感,轻盈的碧云仿佛在诉说着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索,特别是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心灵的细腻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岸柳”是什么样的意象?
A. 动态美
B. 静态物
C. 人物形象
D. 音乐
“艇横长笛带风清”中的“长笛”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音乐的愉悦
C. 旅途的孤独
D. 自然的静谧
诗中“遥见叠峰清浅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
B. 欢快
C. 平静
D. 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