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35
《倦寻芳(渡口酒家)》
作者:王质 〔宋代〕
断崖树老,侧岸槎枯,倒倚斜插。
脚面浅溪,掌样平洲重叠。
著芒鞋,携竹杖,遇乱莎幽涧萦纡涉。
那人家,有竹瓦缶。颇颇清冽。
曾微呷。正斜阳淡淡,暮霭昏昏,晚风猎猎。
转眼已成陈迹。不堪追蹑。
试问旧醅还好在,暂停归影留时霎。
待重来,细拈弄水花山叶。
在断崖边的古老树木旁,斜靠着干枯的木桩,脚下是浅浅的溪水,掌心似的平洲重叠。
穿着芒鞋,手持竹杖,走入那杂乱的莎草幽涧,曲折蜿蜒地涉水而行。
那户人家,有着竹制的屋顶和瓦缸,水清得透彻。
我曾轻轻呷过一口,正值斜阳微微照耀,暮霭朦胧,晚风阵阵。
转眼间,一切已成过往,不堪追寻。
试问那旧酒还好吗?让我们停下脚步,留住这瞬间的回影。
待我重来,细细捻弄水花和山叶。
王质,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与山水田园有关,追求自然与闲适的生活态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
《倦寻芳》创作于王质隐居于山水之间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经历了世事的纷扰后,诗人选择归隐,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倦寻芳》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情绪。开头描写断崖与树木,展现出一种苍凉之美,给人一种孤独但又坚韧的感觉。接着,诗人以“著芒鞋,携竹杖”自我描绘,展现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体现了隐者的逍遥与自在。
“那人家,有竹瓦缶”的描写,突显出乡村的朴素与清新,暗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随着“正斜阳淡淡,暮霭昏昏”的描写,诗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诗人在追忆旧时的同时,提出对旧酒的询问,展现出一种怀旧与对过往的思索。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断崖树老,侧岸槎枯,倒倚斜插。
描述了荒凉的景象,树木老去,木桩枯萎,展现出一种孤寂感。
脚面浅溪,掌样平洲重叠。
形象地描绘了脚下的溪水与平洲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层次感。
著芒鞋,携竹杖,遇乱莎幽涧萦纡涉。
作者自我描绘,表现出人和自然的亲密接触。
那人家,有竹瓦缶。颇颇清冽。
描述了一户简单的乡村人家,水清澈透明,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曾微呷。正斜阳淡淡,暮霭昏昏,晚风猎猎。
回忆曾经的饮水时光,描绘日落时的氛围,渗透着淡淡的忧伤。
转眼已成陈迹。不堪追蹑。
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试问旧醅还好在,暂停归影留时霎。
询问旧酒的情况,渴望停留在此刻。
待重来,细拈弄水花山叶。
期望再次回归自然,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中“著芒鞋,携竹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正斜阳淡淡,暮霭昏昏”中的“暮霭”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过往的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