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6:45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
白居易 〔唐代〕
夏闰秋候早,七月风骚骚。
渭川烟景晚,骊山宫殿高。
丹殿子司谏,赤县我徒劳。
相去半日程,不得同游遨。
到官来十日,览镜生二毛。
可怜趋走吏,尘土满青袍。
邮传拥两驿,簿书堆六曹。
为问纲纪掾,何必使铅刀。
夏天已经进入秋季,七月的风让人感到凉爽。
渭川的烟雾在傍晚时分显得迷蒙,骊山的宫殿高耸入云。
在丹殿中,我的朋友司谏官在忙碌,然而我在这遥远的赤县却一无所获。
我们相隔不过半日的路程,却无法一起游玩游览。
我来到官府已经十天了,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白发已生。
可怜那忙碌的官吏,尘土满是他们的青袍。
邮局和驿站人满为患,文书堆积如山。
我想问问负责纲纪的官员,何必用铅刀来解决问题。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其诗歌以通俗易懂而著称,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生活和情感。白居易在世时曾任多种官职,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民生改善。
本诗写于白居易任职期间,他因政务繁忙而感到无奈与疲惫,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及对官场繁杂事务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夏秋交替的季节感受以及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开篇以“夏闰秋候早”引入,清晰地设定了时间背景,展现了季节的变迁。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渭川和骊山的景色,体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白居易在对朋友的思念中表现出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渴望,而与繁杂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用“可怜趋走吏,尘土满青袍”来形象地描绘了官吏们的辛劳与无奈,揭示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疲惫。同时,诗中“邮传拥两驿,簿书堆六曹”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文书往来的繁忙,进一步增强了对官场事务的无奈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白居易一贯的关怀民生和对社会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写季节的变迁和官场生活的琐碎,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官僚制度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中提到的“渭川”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陕西
C. 江苏
D. 浙江
诗中“可怜趋走吏”中的“趋走”指的是什么?
A. 忙碌
B. 游玩
C. 休息
D. 学习
诗人通过“铅刀”来比喻什么?
A. 文具
B. 严厉的法律
C. 武器
D. 工具
比较白居易的《权摄昭应》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前者侧重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而后者则更注重兄弟情谊及孤独感的表达。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