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2:34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白居易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在微弱的旅途灯光下,我常常愁苦得难以入眠。思乡之情促使我早早启程,正好在鸡鸣之前。九月时节,草木纷纷凋零,平坦的田野连着远山。秋天的阴霭和晨曦交融,万树苍茫而沉静。去年的秋天我曾往东游历,今年的秋天却开始西归。马儿瘦弱,衣裳也破旧,离开家已经两年。每次想起归家又忧愁归去,身上却没有一文钱。尽管我的心不似兰膏那样芬芳,怎能不自然地流露出忧伤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民生疾苦。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表现了他在归乡路上的思乡情怀与生活的困顿。此时,白居易已经历了多次仕途起伏,内心对故乡的怀念愈发深切。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生动描绘了诗人在归乡途中所感受到的愁苦与思乡之情。开篇以“耿耿旅灯下”描绘旅途的孤寂,愁绪笼罩着,难以入眠。随着诗句的推进,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草木凋零,远山朦胧,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通过“马瘦衣裳破”的描写,表现了长途旅行的艰辛与经济的拮据,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深刻。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表达了归乡的无奈与愁苦,尽管心中充满对故乡的向往,但实际的困境让他感到无比沮丧。最后一句“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则将全诗情感升华,尽管自己没有如兰膏般的芬芳,但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归乡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困境的感慨,表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切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兰膏”象征什么?
“马瘦衣裳破”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