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5:52
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
霸主业未半,本朝心是谁。
永安宫受诏,筹笔驿沉思。
画地乾坤在,濡毫胜负知。
艰难同草创,得失计毫厘。
寂默经千虑,分明浑一期。
川流萦智思,山耸助扶持。
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褒中秋鼓角,渭曲晚旌旗。
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若非天夺去,岂复虑能支。
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邮亭世自换,白日事长垂。
何处躬耕者,犹题殄瘁诗。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理想。三吴地区的女子如同裂开的花朵,孤儿在九锡的狱中苦苦挣扎。霸主的事业尚未实现一半,而现在的朝廷又心向何方呢?在永安宫接受诏令时,我在筹笔驿深思熟虑。画出大地的气象,笔尖便能知晓胜负。艰难时刻与最初的创作并无二致,得失之间只在毫厘之间。寂静的思虑经过千次反复,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清晰无比。川流不息的智慧如水般环绕,耸立的山峰则给予我支持。豪情壮志欲匡正时局,悠然自得地向老师请教罪责。褒扬中秋的鼓角声,渭河岸边的晚旗在飘扬。义气相助无敌,反对的声音也有其道理。如果不是天意所夺,何必担忧未能支撑?子夜的星辰刚刚落下,鸿毛的鼎却已经移位。邮亭的世态已然变换,白天的事情却长久流传。何处还有耕耘者,仍在书写疲惫的诗篇。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樱桃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文学家。杜牧以其诗歌的豪放与细腻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作品多描绘政治、历史、风景等,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时期。杜牧通过此诗表达对当时政局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思考。
这首诗以“筹笔驿”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诗中开篇提到“三吴裂婺女”,以此引入对美好事物的追忆,随后转向现实的残酷,表现出对当权者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全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情感层层递进。诗人不仅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变迁,也在微观上关注个人的奋斗与挣扎,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和象征,如“川流萦智思”比喻智慧的流动,“山耸助扶持”象征坚实的支持,体现出诗人对知识和道德的尊重。最后,诗人通过“何处躬耕者,犹题殄瘁诗”来反思自身的处境,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全诗具有深邃的哲理和广泛的共鸣,引人深思。
全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人在描绘历史变迁的同时,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河南
B. 江浙
C. 西北
D. 东北
“筹笔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休闲
B. 思考与创作
C. 战争
D. 政权
“若非天夺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命运的反抗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历史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