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史下·关羽四首》

时间: 2025-05-07 16:48:48

诗句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

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8:48

原文展示:

咏史下·关羽四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巴山汉水本兴刘,
诸葛才华备赞留。
但得关髯师广武,
北州韩信在南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赞美。诗中提到,巴山和汉水是刘备兴起的地方,诸葛亮的才华得到赞誉和留名。只要有关羽这样的武将,北方的韩信也会在南方被人们铭记。

注释:

  • 巴山汉水:指的是长江上游的巴山和汉水,历史上刘备在此地建立了蜀汉。
  • 诸葛才华:提到诸葛亮(字孔明),他是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 关髯师:关羽的别称,因其有胡须而称“关髯”,他是著名的武将。
  • 北州韩信:指韩信,西汉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作品风格多以历史为题材,善于抒发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敬仰。其诗作多有哲理性和思考性,常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历史文化复兴之时。诗人通过回顾三国历史,借古喻今,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通过对刘备、诸葛亮、关羽及韩信的提及,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才华和影响力。诗的前两句强调了刘备和诸葛亮在蜀汉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性,两者的结合代表了政治和军事的完美配合。而后两句则赞颂了关羽的武勇和韩信的军事才能,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刘备与韩信的南北之分,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广阔,也展示了不同地域的英雄人物各自的成就。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忆,提醒后人要珍视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人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巴山汉水本兴刘:指刘备起事的地方,强调他的奋斗与成就的根源。
  • 诸葛才华备赞留:诸葛亮的才华与贡献被后人赞颂,留下了历史的光辉。
  • 但得关髯师广武:提到关羽,强调他的武勇和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
  • 北州韩信在南州:对比韩信的成就,显示出英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光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巴山汉水”和“北州韩信”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表现出对英雄的赞扬与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及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山汉水:象征着历史的根源和奋斗的起点。
  • 关羽:象征着武勇与忠诚。
  • 韩信:象征着军事才能与智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备兴起的地方是哪个?
    A. 长江
    B. 巴山汉水
    C. 北州

  2. 诗人对哪位历史人物表达了最高的赞美?
    A. 诸葛亮
    B. 关羽
    C. 韩信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崇拜与豪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普的诗词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具体表现与成就,而李白则更注重表达豪情与人生哲思。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对英雄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三国演义》
  • 《汉代历史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弹丸山 题日哦轩 秋灯 寒草 夜话 黎母山 家食戏笔 送李青归华阳川 清平调词三首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恶而严 食鱼遇鲭 戴罪 鱼字旁的字 谎词 毁訾 白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不僧不俗 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上上品 雄驵 松架 相激相荡 包含已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