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22:56
观源洞外泉淙淙,葛翁遗下青竹筇。
化为石脊导我过,驯扰如法骑龙公。
深入洞天春色晓,松门石径茸芳草。
落花满院香沈沈,嫣红浅紫无人扫。
玉女当年载酒来,箫声吹落凤凰台。
曲终都逐仙官去,闲杀飞英点碧苔。
在观源洞外,泉水潺潺流淌,葛翁留下的青竹筇杖。
化作石脊引导我前行,像龙公一样驯服地骑行。
深入洞中,春色渐渐明朗,松门石径上长满芳草。
落花满院,香气沉沉,嫣红与浅紫的花朵无人打理。
玉女当年曾带酒而来,箫声如风,吹落凤凰台上的花瓣。
曲终后,仙官们都渐渐离去,闲适地打量着点缀碧苔的飞英。
王文诰,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颇具文人气息。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观源洞观葛翁筇化石》创作于清代,诗人游览观源洞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色和历史人文的触动,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这首诗以观源洞为背景,描述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观与隐士生活的哲思,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开头两句以泉水和葛翁的竹筇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而后通过“化为石脊”一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法则。这种转化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深入洞天春色晓”,诗人通过洞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接下来的“落花满院香沈沈”则描绘了春花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花虽美却终将凋零。
整首诗的末尾,玉女的情景和箫声响起,给人以灵动的想象,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最后一句“闲杀飞英点碧苔”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风景的画卷,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诗人在这里寻找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的景物描写与哲理思考相结合,使得诗歌不仅富有美感,更让人深思。
诗中提到的“葛翁”指的是谁?
诗中“落花满院香沈沈”中的“香沈沈”描述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什么?
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但王文诰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人文历史的元素,使得诗意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