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3:09
原文展示
不管人间是与非,白云流水自相依。
一瓢挂树傲时代,五柳种门吟落晖。
江上翠蛾遗佩去,岸边红袖采莲归。
客星辞得汉光武,却坐东江旧藓矶。
白话文翻译
不去理会人间的纷争与是非,白云与流水自然地相互依偎。
一瓢水挂在树上,傲视这个时代,门前种着五柳,吟咏着落日的余晖。
江上的翠蛾遗下了佩饰离去,岸边的红袖女子采摘着莲花归来。
像客星一样辞别了汉光武帝,却坐在东江边的旧藓石上。
注释
- 白云流水自相依:比喻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
- 一瓢挂树傲时代:形容诗人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五柳种门吟落晖:五柳指陶渊明,此处借指隐居生活,吟咏落日余晖。
- 翠蛾遗佩去:翠蛾指美丽的女子,遗佩象征离去。
- 红袖采莲归:红袖指女子,采莲归指女子归家。
- 客星辞得汉光武:客星指隐士,汉光武指汉光武帝,此处指隐士辞别皇帝。
- 却坐东江旧藓矶:却坐指坐下,东江旧藓矶指东江边的旧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向往自然与隐居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白云流水自相依”一句,以白云和流水的自然和谐,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一瓢挂树傲时代”和“五柳种门吟落晖”则进一步以隐士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女子和隐士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管人间是与非:诗人表达了对人间纷争的不关心。
- 白云流水自相依:以自然景物比喻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一瓢挂树傲时代:通过隐士的生活细节,展现诗人的超然态度。
- 五柳种门吟落晖:借用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江上翠蛾遗佩去:通过女子的离去,象征世俗的远离。
- 岸边红袖采莲归:通过女子的归来,象征自然的亲近。
- 客星辞得汉光武:借用历史典故,表达隐士的辞别。
- 却坐东江旧藓矶: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强化隐逸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流水自相依”,比喻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拟人:如“一瓢挂树傲时代”,赋予隐士以傲视世俗的态度。
- 对仗:如“江上翠蛾遗佩去,岸边红袖采莲归”,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和隐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流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一瓢挂树:象征隐士的超然态度。
- 五柳种门:象征隐居生活。
- 翠蛾遗佩:象征世俗的远离。
- 红袖采莲:象征自然的亲近。
- 客星辞得汉光武:象征隐士的辞别。
- 东江旧藓矶:象征隐逸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云流水自相依”一句,比喻了什么?
- A.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B. 世俗的纷争
- C. 隐士的生活
- D. 女子的离去
-
“一瓢挂树傲时代”中的“一瓢挂树”象征了什么?
- A. 隐士的超然态度
- B. 世俗的纷争
- C. 隐居生活
- D. 女子的离去
-
诗中“五柳种门吟落晖”借用了谁的隐居生活?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徐夤《闲》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徐夤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 《陶渊明诗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与徐夤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