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大风雨五绝》

时间: 2025-04-27 17:13:57

诗句

眦血滴耕夫,愁眉蹙贾胡。

良辰风雨至,不复田禾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13:57

原文展示:

中秋大风雨五绝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眦血滴耕夫,愁眉蹙贾胡。
良辰风雨至,不复田禾苏。

白话文翻译:

血滴在农夫的眼角,愁眉紧蹙如同贾胡。
美好的时光伴随风雨而至,田间的禾苗再也无法复苏。

注释:

  • 眦血:眦,眼角;血滴,形容因忧愁而泪流的状态。
  • 耕夫:指农夫,耕作的人。
  • 愁眉蹙:愁眉紧锁,形容忧愁的样子。
  • 贾胡:这里指贾人的胡须,暗指商人,代表与农民形成对比的生活状态。
  • 良辰:好的时光,指中秋的美好时节。
  • 风雨:自然现象,象征着灾难或变故。
  • 田禾苏:禾苗的生长,指农作物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重华,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社会民生,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节前夕,表达了农民在风雨来临时的无奈与愁苦。中秋节作为丰收的象征,却因恶劣天气使得农民的辛勤付出变得苍白无力,反映了社会动荡和农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中秋大风雨五绝》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在中秋时节遭遇风雨的苦恼与无奈。开篇“眦血滴耕夫”,既描绘了耕作的农夫因天气变化而感到的焦虑与痛苦,也暗示了他眼中的泪水,体现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悲哀。接着,“愁眉蹙贾胡”对比了农民与商人的生活状态,愁眉紧锁的农夫在美好的中秋时节中却无心享受丰收的喜悦,反映出他心中无尽的忧愁与无力。

“良辰风雨至”一句在字面上强调了自然的不可控,实际上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最后一句“不复田禾苏”道出了农田在风雨中的破坏,禾苗的生长受到影响,象征着农民的辛苦付出化为泡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表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悲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眦血滴耕夫:描绘了农民因愁苦而流泪的状态,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2. 愁眉蹙贾胡:愁苦的表情和商人形成对比,突显出农民的困境。
  3. 良辰风雨至:美好的时节因风雨而变得黯淡,强调自然的无情。
  4. 不复田禾苏:禾苗无法复苏,暗示农民的辛苦无法得到回报。

修辞手法:

  • 对比:农夫与商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禾苗的生长与人的希望联系,赋予禾苗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困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农民的辛苦与无助,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夫:象征着勤劳与坚韧。
  • 愁眉:代表着忧虑与无奈。
  •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
  • 田禾: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眦血”指的是什么? A. 眼角的泪水
    B. 田间的泥土
    C. 风雨的声音

  2. 诗中提到的“良辰”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3. “不复田禾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在自然和社会变故面前的无奈与悲伤,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农民的生存困境,而杜甫则更广泛地探讨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胡公权 登祝融 读改元诏口号 九日 代书寄韩履善右司赵庶可寺簿 访西涧王深道 戊戌冬 瑯琊山中废寺 次韵谷口郑东子见寄 寄抚州楼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妇人孺子 王路四门 目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预图 涂车 指不胜数 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气土 饥寒交至 甘开头的成语 枕戈待旦 牙字旁的字 娇娇 死声淘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