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57:23
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
——陆游
齿落发斑儿亦老,志衰力惰我宁悲?
埋盆便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
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
此身未死须安顿,除却山村百不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牙齿掉了,头发变白,我也老了,意志衰退,力气减弱,我难道应该悲伤吗?”
“埋下花盆就能看成池塘,折断竹子又何妨骑成马?”
“我在诵读庄子的内篇,吟唱白居易的诗句。”
“身体还未死亡,应该好好安顿自己,除了山村之外,其他地方都不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文、词等多个领域,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陆游的生平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荡与战乱,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面临衰老与生活困境的时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老态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调侃与豁达态度。
陆游的这首《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衰老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调侃。诗的开头,诗人直面衰老的现实,牙齿掉落、头发变白,表现出一种冷静的接受态度。然而,随之而来的疑问“我宁悲?”则是对悲伤情绪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接下来的比喻“埋盆便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幽默。他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面临衰老,也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接着,他提到“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表明自己仍然热爱文学,借用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来安慰自己。
最后,诗人以“此身未死须安顿,除却山村百不宜”收尾,强调了生活的现实性与安顿的重要性。这一结尾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仍需保持积极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接受与思考,强调在生活困境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安顿自己的身心,寻找生活的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开头提到的身体变化有哪些?
A. 眼花 B. 齿落 C. 头痛 D. 手软
诗中提到的“庄叟”指的是哪个古人?
A. 孟子 B. 老子 C. 庄子 D. 韩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衰老的悲哀 B. 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的诗作风格对比:
两位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