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时间: 2025-08-11 03:25:27

诗句

夜静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尧舜本得道,富贵何足捐?

圣人久不作,学者堕语言,著书各专门,百家散如烟。

一身有不知,况察鱼与鸢。

安得天下士,相与明忘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3:25:27

原文展示:

夜静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尧舜本得道,富贵何足捐?
圣人久不作,学者堕语言,
著书各专门,百家散如烟。
一身有不知,况察鱼与鸢。
安得天下士,相与明忘筌?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人静时我想要歌唱,四周的朋友请不要吵闹。
尧、舜本是得道之人,富贵名利又何足以舍弃呢?
圣贤之人已经很久不再出现,学者们沉迷于空泛的语言。
著书立说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百家思想如烟般散去。
我自己尚且不知,何况去看那鱼和鸢(鹰)呢?
如何能让天下的士人,一起明白忘却这些囚笼?

注释:

  •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代表了理想的政治。
  • 富贵何足捐:富贵与名利又何足以舍弃,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薄。
  • 圣人久不作:指的是圣贤之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反映了社会现实。
  • 百家散如烟:指各家学说纷繁复杂,难以把握,像烟雾一样飘散。
  • 忘筌:筌是捕鱼的工具,忘却筌指的是超越工具本身,追求更高的真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和词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历史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变迁,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在这个时期,陆游感受到学术的纷繁复杂和士人精神的迷失,诗中希望士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静时的歌唱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观。开头“夜静我欲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冲动,暗示在社会的喧嚣中,个人的内心世界仍然渴望真实的表达。接着以尧舜为引,指出理想中的人应该追求道德和精神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沉溺于物质的富贵。诗中提到“圣人久不作”,不仅反映了对当代士人的失望,也提出了对古代贤人风范的怀念。

“百家散如烟”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学术的散乱与无序,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忧虑。最后一句“安得天下士,相与明忘筌”,则是对未来的呼唤与期待,渴望士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陆游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静我欲歌:在宁静的夜晚,我想要高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2. 四座且勿喧:希望周围的人能保持安静,以便我可以倾诉。
  3. 尧舜本得道:历史上著名的圣贤尧舜,因道德高尚而得道。
  4. 富贵何足捐:物质的富贵与荣华,何足以舍弃理想?
  5. 圣人久不作:如今圣贤之人已久未出现。
  6. 学者堕语言:学者们沉迷于空泛的学问与言辞。
  7. 著书各专门:各家学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
  8. 百家散如烟:众多学派如烟雾般散去,难以把握。
  9. 一身有不知:我自身尚且无知,何况看待他人?
  10. 况察鱼与鸢:更何况是观察鱼和鹰。
  11. 安得天下士:如何能让天下士人们,
  12. 相与明忘筌:共同明白并超越世俗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百家”比作“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学术的散乱。
  • 对仗:如“尧舜本得道,富贵何足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批判,呼唤士人超越物质追求,回归道德与精神的本源。

意象分析:

  • :象征宁静与内心的思考空间。
  • 尧舜:象征理想的政治与道德标准。
  • 富贵:象征世俗的名利与物质追求。
  • 百家:象征当时学术的纷繁复杂。
  • :象征世俗的束缚与工具,暗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舜”是指什么? A. 两位古代贤君
    B. 两位小说人物
    C. 两位现代诗人
    答案:A

  2. 诗人在歌唱时希望周围人怎样? A. 一起歌唱
    B. 保持安静
    C. 随意喧哗
    答案:B

  3. “百家散如烟”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学术繁荣
    B. 学术的混乱与无序
    C. 学术的统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的《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然而,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而杜甫则是对国家沦陷的直接感叹,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读汉文纪 游虎丘 舍人院竹 和仲咸除知郡後雨中戏作见赠 登寿宁寺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送冯中允之任婺州 哭同年罗著作 春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险症 麥字旁的字 愁山闷海 旡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一座尽倾 幾字旁的字 还淳反古 堆金迭玉 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演绎证明 包含膛的词语有哪些 爽飒 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百蛰 戮力齐心 删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