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5:14
长亭怨慢·渐吹尽
作者:姜夔 〔宋代〕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渐渐吹尽了,树枝上的香絮,哪里的家庭,门前绿意深浓。
远处的水湾迂回,傍晚的帆船零乱,不知向何处去?
见过的人多了,谁能像长亭树一样?
如果树木有情,怎么会让人如此惆怅呢?
日暮时分,望着高城却看不见,只见无数的乱山。
韦郎(指韦应物)走了,怎能忘记玉环(王嫱)叮嘱的,
第一件事就是早早回家,怕红萼(红花)无人来照顾。
算是空有并刀,难以剪断心中的千缕离愁。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臣,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和音乐家。他的词风格独特,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在宋代,政治动荡和家庭变故使得许多文人饱受离愁别绪的困扰,姜夔的这首词反映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伤感。
《长亭怨慢·渐吹尽》是姜夔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词中开头以“渐吹尽,枝头香絮”引入,描绘出春日柳絮纷飞的场景,象征着离别的愁苦与无奈。随着词句推进,作者将视野从自然景观转向人际关系,表达了对身边人事的思考与感慨。
诗中“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一句,透出作者对人际关系的失望,直指孤独与思念的主旨。长亭树作为情感的象征,代表着深厚的感情与信赖,但也暗含着离别时的脆弱和无奈。接下来,姜夔以“日暮,望高城不见”来渲染思念的加深,日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增添了词作的悲伤氛围。
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姜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自然意象,使这首词成为了抒情诗中的经典之作,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情感的基调是孤独与忧伤,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真情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香絮”象征什么?
A. 离愁别绪
B. 美好时光
C. 自然景观
D. 人际关系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中的“长亭树”象征什么?
A. 孤独与思念
B. 自然的美丽
C. 友情
D. 爱情
诗中的“韦郎”指的是谁?
A. 韦应物
B. 王嫱
C. 姜夔
D. 诗中的隐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份内容涵盖了《长亭怨慢·渐吹尽》的多方面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