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0:17
才过三峡桥,溪壑骇闻见。
吁嗟此奇观,曲尽水之变。
石忽不受水,水怒如激电。
其势必斜飞,下与蛟龙战。
渊深不敢窥,藓滑试一践。
我有悠然心,六虚任周遍。
对之神益闲,澒洞增馀眷。
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
刚刚过了三峡桥,山间溪流的景象让人惊奇。
感叹这奇特的景观,水流的变化曲折多端。
岩石似乎不受水流影响,水流愤怒地如同电光闪烁。
水势必定斜飞而下,仿佛与龙争斗。
深渊让我不敢窥视,苔藓滑腻让我试着踩上去。
我心中悠然自得,任凭虚无的思绪四处漫游。
面对这景象,心神愈加闲适,深邃的洞穴增添了我的思念。
我高歌着拄杖归去,徐徐的风轻轻拂面。
作者介绍: 闵麟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词见长,风格多变,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游览三峡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平静。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三峡的壮丽与神秘。开头两句描绘了经过三峡桥后的惊叹,随即引入对水流变化的细腻观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诗中的“水怒如激电”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力量与速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诗人对深渊的畏惧以及对滑苔的试探,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接下来的悠然心态则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壮丽景观时的从容与淡泊,展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最后一句“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则是对自然的回归与内心的平静,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圆满的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热爱,同时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从容,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怒如激电”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表达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诗中的“我有悠然心”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本诗同样描绘自然景观,前者更强调宁静与思考,而后者则侧重于景观的奇特与变化。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但风格与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