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24:59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片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4:59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作者:姜夔 〔宋代〕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片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在美人台上曾经欢娱,如今只剩空台望五湖。残雪未化青草已枯,苦于没有麋鹿经过姑苏。黄帽子的人叫喊着我无法入睡,投稿时细细的流水带着冰冷。明显是旧时停泊在江南岸,舟尾春风吹动着客人的灯。千家门前点燃的火把散落在林间的乌鸦,儿女的相思却未能归家。应该是不眠而非守岁,小客的春意悄然融入灯花中。三生三世自然随陆天而去,又向顺松作客归来。已经拼尽新年在舟上度过,倩人和雪洗净了片衣服。沙滩尾处风回荡着一桨寒意,椒花今夜不再挂盘上。百年的寒夜草草度过,我自己琢磨春词在烛光下看。笠泽一片茫茫,雁影微弱,玉峰重叠护住云衣。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独自一舟归。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传说我未曾了解。只愿明年少些干活,只裁白布静待春衫。少时便知名于翰墨场,十年心事如今只觉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今天研墨依旧自有香气。环玦随波冷未化,古苔留雪卧在墙边。谁家玉笛在吹春怨,看见鹅黄的柳条。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雨,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文人画家,擅长诗、词、书法。姜夔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姜夔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游历与沉思后,回到熟悉的故乡,表达了对过往欢娱的怀念,以及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诗中折射出他在流亡生活中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开篇的“美人台上昔欢娱”勾起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今日空台望五湖”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对比,情感的落差使得诗人内心愈加沉重。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描绘残冬春寒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反思。尤其是“苦无麋鹿过姑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荒凉,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后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在新年的期盼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象征性地用“灯花”与“春衫”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视角,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春天的期盼,展示了姜夔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折射出南宋文人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
诗中“美人台”代表什么?
A. 游玩的地方
B. 孤独的象征
C. 自然的景象
D. 远方的家
诗中提到的“麋鹿”象征什么?
A. 生机
B. 喜悦
C. 难忘的回忆
D. 孤独
诗人对新年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什么意象中?
A. 灯花
B. 冰流
C. 雪
D. 竹子
姜夔的《除放自石湖归苕溪》与李白的《春江花月夜》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的深思。姜夔更加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