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1: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4:11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
独自坐着对月,心中思绪万千,故人不在,使我感到忧愁。古今人们都珍惜这个夜晚,更何况是在松江亭上。可怜的节日景物似乎懂得人的心意,连续十天的阴雨在这夜停止了。不仅人间珍惜这月亮,连天也有意于中秋。长空无瑕,露水清澈,寒光渐渐上升。江水平静,万顷碧色,上下清澈,如同双璧浮动。自己看着都几乎能看到筋脉,鱼龙也无处逃避这忧愁。不怀疑自己的身世在地上,只担心乘槎去触碰斗牛。景色清新,环境优美,反而觉得不足,叹息此时没有朋友相伴。心魂冷烈,直到天明都无法入睡,勉强写下这些文字,传达到中州。
作者介绍: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诗人,与梅尧臣并称“苏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舜钦在中秋夜独坐松江亭上,怀念旧友张子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中秋月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孤独和忧愁的情感。
这首诗以中秋夜的月色为背景,通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的感慨。诗中“独坐对月心悠悠”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绪的悠长。而“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中秋夜的月色和江水的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诗的结尾“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冷烈和无法入睡的痛苦,以及他勉强写下这些文字,希望传达给远方的故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中秋怀人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中秋夜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月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故人”指的是谁? A. 张子野 B. 梅尧臣 C. 苏轼 D. 欧阳修
诗中描绘的中秋夜的月色如何? A. 阴雨连绵 B. 清澈如双璧 C. 昏暗无光 D. 模糊不清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冷烈 D. 温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