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09
赋得垣衣
作者: 李益 〔唐代〕
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
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
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
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朦胧的天气和为君王制作衣服的情景,暗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昭阳宫前的草地仿佛在嘲笑自己的生命如此不如意,青春已然逝去,白露稀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则以萍逐水为比,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与抒情的作品著称。他的诗常常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作者或许身处官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借用为君王制作衣服的场景,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对青春流逝的感伤。
李益的《赋得垣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首句“漠漠复霏霏”通过描绘朦胧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对比之下,为君王制作的衣物则显得格外沉重,象征着作者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与失落。接下来的“昭阳辇下草”,不仅是对宫廷生活的描绘,也暗示了作者对自我的反思与不甘。
“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一句则带有强烈的时光流逝感,青春的消逝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白露的稀少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最后的“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将个人的漂泊与孤独感升华,萍草的漂泊象征着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无依无靠。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哲思,也有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漂泊的感慨,折射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奈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漠漠复霏霏”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昭阳辇下草”中,昭阳指的是?
诗中用“萍逐水”比喻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益的《赋得垣衣》与杜甫的《春望》均围绕生命的无常展开,但李益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漂泊,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无奈,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