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思赠远二首》

时间: 2025-05-12 04:06:58

诗句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6:58

原文展示:

秋思赠远二首 王涯 〔唐代〕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当年只自守空帷”描述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梦里关山觉别离”则表达了梦中与亲人相聚却又醒来的痛苦。“不见乡书传雁足”暗示了无法收到家乡的消息,“唯看新月吐蛾眉”则是诗人孤独地望着新月,思念远方。后两句“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描绘了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中,却无法摆脱思念之情的情景。最后两句“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战场情景,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担忧。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帷:空荡的帷幕,指孤独的生活环境。
  • 关山:指边关的山川,这里代指远方的亲人。
  • 乡书:家书,指来自家乡的消息。
  • 雁足:古代传说雁能传书,这里指传递消息的雁。
  • 新月:初升的月亮。
  • 吐蛾眉:形容新月的形状像蛾眉。
  • 杨柳: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
  • 清阁:清幽的楼阁。
  • 芙蕖:荷花。
  • 碧潭:清澈的潭水。
  • 走马台:古代的观战台。
  • 拂云堆:高耸入云的土堆,这里指战场。
  • 战初酣:战斗刚开始,气氛热烈。

典故解析:

  • 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囚匈奴,汉使者谎称汉天子猎得一雁,足有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匈奴单于才承认苏武尚在。后用“雁足传书”比喻传递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时所作,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思为主题,通过对孤独生活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当年只自守空帷”和“梦里关山觉别离”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诗人的思念之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战场情景,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担忧,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只自守空帷”:诗人孤独地守着空荡的帷幕,表达了孤独的生活状态。
  2. “梦里关山觉别离”:梦中与亲人相聚,醒来却发现是别离,表达了思念之痛。
  3. “不见乡书传雁足”:无法收到家乡的消息,暗示了与亲人的隔绝。
  4. “唯看新月吐蛾眉”:孤独地望着新月,思念远方,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5. “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倦了在清幽的楼阁旁攀折杨柳,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6. “闲采芙蕖傍碧潭”:闲暇时在清澈的潭水旁采摘荷花,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的情感。
  7. “走马台边人不见”:在观战台上却看不到亲人,暗示了对亲人的担忧。
  8. “拂云堆畔战初酣”:想象中的战场情景,暗示了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新月吐蛾眉”将新月拟人化,形容其形状像蛾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 对仗:“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思,通过对孤独生活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诗歌情感深沉,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帷:孤独的生活环境。
  • 关山:远方的亲人。
  • 新月:孤独和思念的象征。
  • 杨柳:离别的象征。
  • 芙蕖:清幽的自然景物。
  • 碧潭:清澈的潭水,象征宁静。
  • 走马台:观战台,象征远方的战场。
  • 拂云堆:战场,象征危险和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见乡书传雁足”中的“雁足”指的是什么? A. 雁的脚 B. 传递消息的雁 C. 雁的羽毛
  2. 诗中“唯看新月吐蛾眉”中的“吐蛾眉”形容的是什么? A. 新月的形状 B. 蛾的眉毛 C. 吐出的东西
  3. 诗中“厌攀杨柳临清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厌倦 B. 喜爱 C. 平静
  4. 诗中“走马台边人不见”暗示了诗人对谁的担忧? A. 朋友 B. 亲人 C. 自己

答案:1.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王涯的诗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通过直接抒情来表达。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王涯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涯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南人北来携食物数事故园风味差足慰乡思耳 点绛唇 转渝中,念还豫楚战场 点绛唇·咏清宴园 点绛唇·玉剑冰弹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一 春归 点绛唇 点绛唇(西池桃花落尽赋此) 点绛唇 暮春游五华山继先师韵 点绛唇·晔晔重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乙字旁的字 司法机关 采字旁的字 洗头 殷天蔽日 雅气 十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转弯抹角 双人旁的字 植被 不求甚解 直弦 抜格不入 枯树逢春 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