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12:41
原文展示: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旄头夜落捷书飞,来奏金门著赐衣。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白话文翻译:
长期身披战甲从军,深知战阵风云变幻难测。今日拜韩信为将,预计不久将斩杀成安君。燕颔之人多有奇异之相,狼头旗帜的敌军敢于侵犯边境。告诉班超,正是他立功的大好年华。星辰落下,捷报频传,捷报飞至金门,朝廷赐予战衣。白马将军屡次击破敌军,守卫黄龙的士兵何时才能归来?
注释:
- 戈甲:指战甲,代指从军。
- 风云:比喻战场的变幻莫测。
- 韩信:汉代名将,此处用以比喻英勇的将领。
- 成安:成安君,此处用以比喻敌军将领。
- 燕颔:形容人有英俊的相貌。
- 狼头:指敌军的旗帜,象征敌军。
- 班定远:班超,东汉名将,曾出使西域,立下赫赫战功。
- 旄头:古代军旗上的装饰,此处指战事。
- 金门:指朝廷。
- 白马将军:指英勇的将领。
- 黄龙:指边疆的守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涯,唐代诗人,曾任宰相,其诗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军事题材。这首《从军词三首》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战场的风云变幻,体现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涯任职期间,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将士的敬佩之情激发下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历史名将韩信和班超的提及,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崇敬和对战争胜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战场的风云变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无畏。诗中“戈甲从军久”一句,即表达了将士长期从军的艰辛,“风云识阵难”则进一步强调了战场的不可预测性。通过对韩信和班超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名将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当代将士的期望。最后两句“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则体现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将士归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戈甲从军久”:表达了将士长期从军的艰辛。
- “风云识阵难”:强调了战场的不可预测性。
- “今朝拜韩信”:通过对韩信的提及,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敬仰。
- “计日斩成安”:预示着战争的胜利。
- “燕颔多奇相”:形容将士英俊的相貌。
- “狼头敢犯边”:指敌军敢于侵犯边境。
- “寄言班定远”:通过对班超的提及,表达了对将士的期望。
- “正是立功年”:强调了将士立功的时机。
- “旄头夜落捷书飞”:描绘了战事捷报频传的景象。
- “来奏金门著赐衣”:表达了朝廷对将士的赏赐。
- “白马将军频破敌”:形容将领英勇破敌。
- “黄龙戍卒几时归”:表达了对将士归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云识阵难”中的“风云”比喻战场的变幻莫测。
- 拟人:如“狼头敢犯边”中的“狼头”拟人化,象征敌军。
- 对仗:如“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期待战争的胜利。通过对历史名将的提及和对战场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将士的敬佩和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戈甲:象征战争和将士的艰辛。
- 风云:象征战场的变幻莫测。
- 韩信:象征英勇的将领。
- 成安:象征敌军将领。
- 燕颔:象征英俊的相貌。
- 狼头:象征敌军。
- 班定远:象征立功的将士。
- 旄头:象征战事。
- 金门:象征朝廷。
- 白马将军:象征英勇的将领。
- 黄龙:象征边疆的守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韩信”是指:
A. 唐代名将
B. 汉代名将
C. 宋代名将
D. 明代名将
- “狼头敢犯边”中的“狼头”象征:
A. 友军
B. 敌军
C. 将领
D. 战旗
- 诗中“黄龙戍卒几时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将士的敬佩
C. 对将士归来的期盼
D. 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战场的风云变幻。
- 杜甫的《兵车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涯的《从军词三首》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但王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期待,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涯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反映战争题材的古代诗歌,有助于深入理解战争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