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14
原文展示:
合是冰壶实露寒,果然笔札对金銮。
虽云经世谈何易,谩道忧时事转难。
正气必能回坏证,中流当与障狂澜。
孰知议论平如砥,且把清规作样看。
白话文翻译:
这正是冰壶的寒冷,笔尖的文字与金銮殿相对。
虽然说治理国家谈何容易,空谈忧虑时事更是困难。
正义的力量必能扭转不良的现状,
在关键时刻应该与波澜相抗。
谁能知道议论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滑,
不妨把清规作为样板来看看。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约1050-1120),字元明,号德甫,宋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官职,诗风清新,善于描写自然与人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施枢的同幕友人刘正父被召试之际,表达了对刘正父前途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时局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冰壶的寒冷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酷。诗人通过对金銮的描绘,暗示了权力中心的冷漠与压迫。接下来的句子表达了对治理国家的艰难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时事的忧虑。诗中提到“正气必能回坏证”,反映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念,认为在关键时刻,正义的力量可以抵御社会的动荡。
全诗结构严谨,通过对比和隐喻等手法,展现出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朋友的激励之情。结尾提到的“且把清规作样看”,则是对清正廉洁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对道德标准的重视,体现出其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理性的追求,鼓励人们在艰难的时刻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銮”指代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正气必能回坏证”中“正气”指的是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枢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均涉及对社会的批判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施枢更偏向于理性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