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6:03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
作者:苏辙
发函宽大一封书,卧阁雍容三日余。
旋见雪花投夜落,未应天意与人疏。
瓦干淅淅初鸣霰,畦润渐渐想没锄。
高会梁园遗胜在,早知词赋似相如。
春秋无麦自当书,况复秋田水潦余。
一雪端来救焦槁,千箱乞与等亲疏。
消残温疠曾非药,蚀遍陈根不用锄。
犹恐远村沾未足,试呼农圃问何如。
茧纸铺庭几误书,杨花糁迳未春余。
积随平野分高下,舞信微风作密疏。
解使游人似姑射,仍令飞鸟变舂锄。
共惊天巧无能学,造物无心本亦如。
这首诗写的是收到一封宽大的信,闲卧在房中恬静地度过了三天。忽然看到雪花在夜间纷纷落下,似乎这雪的来临与天意并不疏离。屋顶上开始传来霰的声音,田畦也渐渐湿润,似乎已经不需要锄头了。在高会的梁园,遗留下来的胜地,早已知道词赋的美好就像相如那样。春秋季节时没有麦子,自然要写点东西,更何况秋田还有积水。雪一来就能拯救焦枯的庄稼,千箱的粮食请求与远近的亲人分享。消除温病的药方并不是药物,根本不需要锄头。可我仍然担心远村的积雪未必足够,试着呼唤农夫问问情况如何。庭院中的纸张堆积,几乎误了写信,杨花满地,春天未至。积雪覆盖平野,分出高低,微风轻舞,形成稀疏与密集。让游人似乎看见了姑射山的美丽,飞鸟也因这变幻的景象而显得更像舂锄。共同感叹天地的巧妙是无可比拟的,万物的造化似乎本来就是如此。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骏,号明道,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学识与文学造诣,成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之一。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雪的到来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诗人通过写雪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农田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细腻描绘了雪花落下的景象,展现了冬天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雪的描写,反映出农民对雪的渴望,因为雪的来临意味着大地的复苏与丰收的希望。苏辙在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雪花”、“霰声”、“高会梁园”等,构筑出一个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冬日画面。
此外,诗中还流露出对亲友的思念与关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通过“千箱乞与等亲疏”的表达,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内容上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农田的关心。诗人通过雪的降临传达了希望与生机的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冬日画卷,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会梁园”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写雪的到来,表达了对__的期待。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千箱乞与等亲疏”是指诗人希望与亲友分享粮食。(对/错)
比较苏辙的《喜雪》与杜甫的《春望》,可以发现两位诗人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辙更侧重于对农田的关心与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