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01:50
客车来不息,辙迹自成沟。
莫怪慵登寺,犹宜常举头。
独游知忆弟,望远胜登楼。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
客车不断地来去,留下的车辙渐渐形成了沟壑。
不要怪我懒于登寺,实际上常常抬头向远望去。
独自游玩时总会想起我的弟弟,远眺的景色胜过登高望远。
各处都有我题写的诗篇,然而每一篇又有谁来收集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以词的婉约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的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在游览的过程中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道中所思的哲理与情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开篇,通过“客车来不息,辙迹自成沟”的描写,表现出繁忙的世俗生活和人来人往的景象,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接着,诗人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并非懒惰,而是更愿意通过“抬头”来领略自然的风光,这种视角的转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独自游玩时,诗人思念弟弟,显示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最后,诗人以“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收尾,饱含了对往昔游历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诗作无人问津的无奈与自嘲。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兄弟情谊的深厚,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在忙碌与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客车来不息”的意思是?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中的“谁为收”表达了什么?
诗人对弟弟的情感如何表现?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