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广福寺》

时间: 2025-05-12 11:07:14

诗句

兰若幽深与世违,酒阑重觅未斜晖。

篮舆绕入花边路,布衲趋迎竹下扉。

清籁敲风和梵奏,独槐笼榻涨烟霏。

吟栏倚遍诗成处,不觉金莲映月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1:07:14

原文展示:

游广福寺
作者: 胡志康

兰若幽深与世违,酒阑重觅未斜晖。
篮舆绕入花边路,布衲趋迎竹下扉。
清籁敲风和梵奏,独槐笼榻涨烟霏。
吟栏倚遍诗成处,不觉金莲映月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广福寺的情景。诗人来到一个幽静的兰若,与世俗喧嚣隔绝,正值酒宴快要结束,寻找最后一缕余晖。乘坐小舟绕过花丛的路,迎面而来的是穿着布衣的僧人,向他打开了竹林中的门。清风吹动竹林,伴随着梵乐的敲击声,独自坐在槐树下的榻上,烟雾缭绕。吟诵的地方,诗篇已成,仿佛不经意间,金色的莲花在月光下闪烁着光辉。

注释:

  • 兰若:指佛教寺院中的隐秘之处,也指幽静的环境。
  • 酒阑:酒席快结束时的状态。
  • 篮舆:小舟或轿子,这里指舟。
  • 布衲:布衣僧人,形容僧人的简朴。
  • 清籁:清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
  • 梵奏:佛教音乐。
  • 金莲:象征着美好和吉祥的莲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志康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的情趣,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一次游览广福寺的经历之中,表现了他对幽静寺院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游广福寺》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广福寺的幽静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首联“兰若幽深与世违”,开篇就设定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联则通过“酒阑重觅未斜晖”表现出诗人对宁静时光的珍惜,以及在酒宴过后仍然留恋余晖的情感。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描绘的场景愈加生动,乘舟游览的意象与“布衲趋迎竹下扉”的细节,表现出与僧人之间的亲近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清风和梵乐的自然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座寺庙之中。

最后一联“吟栏倚遍诗成处,不觉金莲映月辉”,结尾的意象回归到月下的金莲,象征着诗人通过诗歌与自然的深切联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整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若幽深与世违:幽静的寺院与世俗的喧嚣相违背。
  2. 酒阑重觅未斜晖:在酒宴快结束之际,仍想寻找最后的余晖。
  3. 篮舆绕入花边路:小舟在花丛边的小路上缓缓进入。
  4. 布衲趋迎竹下扉:僧人迎接在竹林下的门口。
  5. 清籁敲风和梵奏:清风与梵乐的声音交织。
  6. 独槐笼榻涨烟霏:独自坐在槐树下,烟雾缭绕。
  7. 吟栏倚遍诗成处:在吟诵的栏杆旁,诗句已经完成。
  8. 不觉金莲映月辉:不知不觉中金色的莲花映衬着月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篮舆绕入花边路,布衲趋迎竹下扉”。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如“兰若”、“金莲”等,表现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超脱于尘世的态度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若:象征着宁静与超凡脱俗的生活。
  • 清籁:象征着自然与和谐。
  • 金莲:象征着美好与吉祥,也代表着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兰若幽深与世违”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感
    B. 寺院的幽静
    C. 世俗的喧嚣

  2. “不觉金莲映月辉”中的“金莲”代表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吉祥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山水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应天长 贺圣朝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阮郎归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芳草渡 相见欢 南乡子 醉花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争猫丢牛 歹字旁的字 三头六面 憸子 阴阳之变 高情远意 靑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宿禽 沙尾 血字旁的字 龙跳虎卧 实录 阅见 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