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9: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39:23
洞庭春色 遣累
作者: 魏元旷
千古茫茫,这重圈子,跳出谁来。
便九还鼎畔,养成火候,四禅天上,免却风灾。
忧乐总归相替换,眼看去人天一例乖。
真如那波纹细蹙,雷电惊飞。
百年一弹过去,早则是壮志沈埋。
任松坚柏挺,不欺霜雪,女萝偏施,山水巅涯。
搔尽白头还作计,再休问儿孙才不才。
也知得前贤遗训,道莫安排。
千年万古都是茫然无际,这样的圈子,谁能跳出来呢?
即便是在九鼎旁边,也要养成适宜的火候,四禅天上,免于遭受风灾。
忧伤与快乐总是相互更替,眼看着人们与天道却总是相悖。
就像那细微的波纹被风吹动,雷电惊得飞起。
百年一瞬间过去,早已将壮志埋没。
任凭松树和柏树挺立,不怕霜雪,女萝却偏偏缠绕在山水的巅峰。
白头搔尽还在筹划,再也不问儿孙的才智如何。
也知道前贤的教诲,不必强求去安排。
作者介绍:魏元旷,现代诗人,作品多以哲理性和人生思考为主,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在当代社会,个人面临着诸多生活和情感的困惑,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轮回、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洞庭春色 遣累》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深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哲理思考。诗中使用了“千古茫茫”的开篇,立即将读者引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跳出谁来”,反映了人在生活中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与困境。
“便九还鼎畔,养成火候”,这里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九鼎代表国家和权力,而“火候”则象征着时机与成就的成熟。这一对比让人感受到,尽管人们在追求理想与成就,但在现实中却常常面临选择与放弃。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松坚柏挺”的描写,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对霜雪的无畏。最后,诗人以“再休问儿孙才不才”结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与放下,暗示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透过个人的生存体验,映射出人类共同的命运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困惑与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对历史智慧的珍视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体现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九鼎”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白头”指代的是?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