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2:4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2:45:34
原文展示:
宿柳子观音寺 张耒 〔宋代〕
黄尘满道客衣穿, 古寺荒凉暂息肩。 倦体收来便稳榻, 汗颜濯去快寒泉。 野僧治饭挑蔬至, 童子携茶对客煎。 夜深月高风铎响, 木鱼呼觉五更眠。
白话文翻译:
满路的黄尘让旅人的衣裳都穿破了, 在这荒凉的古寺中暂时放下肩上的重担。 疲惫的身体躺到床上便安稳了, 汗水洗净后在清凉的泉水中感到畅快。 野外的僧人准备好饭菜,挑着蔬菜送来, 小童子带着茶,对着客人煎煮。 夜深了,月亮高挂,风铃声响起, 木鱼的声音唤醒了五更的睡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短暂休息,以及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旅途中,因疲惫而在一座荒凉的古寺中暂时休息时所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受,以及在古寺中得到片刻安宁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在古寺中的短暂安宁。首联以“黄尘满道”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而“古寺荒凉”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的渴望。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如“倦体收来便稳榻”和“野僧治饭挑蔬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安宁与满足。尾联则以“夜深月高风铎响”和“木鱼呼觉五更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辛与短暂的安宁。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在古寺中的短暂安宁,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黄尘满道”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安宁的生活 C. 清爽的泉水 D. 内心的平静
诗中的“古寺荒凉”与“黄尘满道”形成了什么关系? A. 对比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递进关系 D. 因果关系
诗中的“木鱼呼觉五更眠”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安宁的生活 C. 清爽的泉水 D. 内心的平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