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54:13
题何仙姑旧居
作者: 徐照 〔宋代〕
身居何处洞,潇岸看云行。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
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
这位仙姑住在哪里的洞府呢?我在潇湘的岸边观看云彩的流动。既然已经获得了仙人的资格,何必再去索取道家的名号呢?红色的幌子在花影中摇曳,香气在寺院的钟声中渐渐消散。写下这几句话,你应该认得,我的诗也是如此清新。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擅长写作古诗和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徐照游览何仙姑旧居时,表达了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强调内心的清静与自我认同。
《题何仙姑旧居》是一首表达对仙境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人以“身居何处洞”开篇,立刻引起读者的好奇,仿佛在探寻何仙姑的居住之地,隐含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潇湘的美丽风景,云彩在行走,给人以轻盈和宁静的感受。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也暗示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这一句表现出诗人对道家名号的淡漠,表明他已不再追求外在的认可,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诗人在表达对仙境的向往时,隐含着一种对名利的超脱,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这两句则以鲜艳的色彩和清幽的声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听觉的享受,传达出一种恬静而又美好的意境。诗的结尾,诗人以“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自信地表示,自己所写的诗句清新脱俗,恰如其人,体现了诗人与何仙姑之间的精神共鸣。
整首诗在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知,具有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何仙姑旧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与清新自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既已通仙籍”指的是什么?
A. 获得了道家的名号
B. 获得了仙人的资格
C. 住在山洞里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潇湘
C. 桂林
“幌红花日影”中的“幌”字是什么意思?
A. 轻轻摇动
B. 红色的
C. 美丽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