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何仙姑旧居》

时间: 2025-04-24 04:54:13

诗句

身居何处洞,潇岸看云行。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

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54:13

原文展示:

题何仙姑旧居
作者: 徐照 〔宋代〕

身居何处洞,潇岸看云行。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
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


白话文翻译:

这位仙姑住在哪里的洞府呢?我在潇湘的岸边观看云彩的流动。既然已经获得了仙人的资格,何必再去索取道家的名号呢?红色的幌子在花影中摇曳,香气在寺院的钟声中渐渐消散。写下这几句话,你应该认得,我的诗也是如此清新。


注释:

  • 何处洞:问仙姑居住的地方。
  • 潇岸:指潇湘地区的岸边,暗示自然风光。
  • 通仙籍:指获得了仙人的资格,象征着超凡脱俗的身份。
  • 奚烦:何必、为什么要。
  • 幌红花日影:形容红色的幌子在阳光下摇曳的美景。
  • 香断寺钟声:香气逐渐消散,寺庙的钟声清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典故解析:

  • 何仙姑:是道教中著名的女仙之一,常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 潇湘:古代诗人常用的地名,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常与离别、思乡等主题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擅长写作古诗和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徐照游览何仙姑旧居时,表达了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强调内心的清静与自我认同。


诗歌鉴赏:

《题何仙姑旧居》是一首表达对仙境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人以“身居何处洞”开篇,立刻引起读者的好奇,仿佛在探寻何仙姑的居住之地,隐含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潇湘的美丽风景,云彩在行走,给人以轻盈和宁静的感受。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也暗示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这一句表现出诗人对道家名号的淡漠,表明他已不再追求外在的认可,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诗人在表达对仙境的向往时,隐含着一种对名利的超脱,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这两句则以鲜艳的色彩和清幽的声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听觉的享受,传达出一种恬静而又美好的意境。诗的结尾,诗人以“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自信地表示,自己所写的诗句清新脱俗,恰如其人,体现了诗人与何仙姑之间的精神共鸣。

整首诗在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知,具有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居何处洞:询问仙姑的住处,表明对仙境的向往。
  2. 潇岸看云行:在潇湘的岸边,目睹云彩的流动,描绘自然的美。
  3. 既已通仙籍:表达已得道理,超脱世俗。
  4. 奚烦赠道名:强调内心的宁静,不需外在的名号。
  5. 幌红花日影:描绘美丽的环境,展示色彩的鲜艳。
  6. 香断寺钟声:通过声音传达一种清幽的意境,增添诗的层次感。
  7. 题句君应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诗句,显示对自我作品的认可。
  8. 君诗亦自清:强调诗人对清新意境的追求,呼应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现象比喻心境,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如“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运用“云”、“花”、“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何仙姑旧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与清新自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隐秘的仙境,代表超脱的生活。
  • 潇岸:自然的美,传递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红花、日影:鲜艳的色彩与光影变化,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寺钟声:听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禅意和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既已通仙籍”指的是什么? A. 获得了道家的名号
    B. 获得了仙人的资格
    C. 住在山洞里

  2.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潇湘
    C. 桂林

  3. “幌红花日影”中的“幌”字是什么意思? A. 轻轻摇动
    B. 红色的
    C. 美丽的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徐照的《题何仙姑旧居》与李白的《庐山谣》,两个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但徐照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同,而李白则更加强调壮丽的山水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西山 读韦庄浣花集戏题二诗 其二 谢江西旧同寅寄书 次韵仲归渔父 拟燕子楼四时闺意 题南圃一首 澄江试院 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 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 喜九弟闭关结伴苦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日 通权达理 打死老虎 釆字旁的字 太阳电池 存亡有分 速食 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讨面皮 凉结尾的成语 支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穷侈极欲 造谤生事 上当学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