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25:28
一曰:劝君不用登岘首山,读羊祜碑,男儿事业须自奇。
此碑山头如日月,日日照人人不知。
人不知,青山白云徒尔为。
二曰:劝君登商山,不用觅商山皓,云深雪深骡马倒。
我愿终南太华变为金,吾后见之不为宝。
我愿九州四海纸,幅幅与君为谏草。
使蹑卨践夔,逢轩见皞。
日环五色,是物得老,如此即商山皓。
商山皓,君不用讨他,他必来相讨。
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只是弘隆重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5:28
《送卢舍人三首》
一曰劝君不用登岘首山,
读羊祜碑,男儿事业须自奇。
此碑山头如日月,
日日照人人不知。
人不知,青山白云徒尔为。
二曰劝君登商山,
不用觅商山皓,
云深雪深骡马倒。
我愿终南太华变为金,
吾后见之不为宝。
我愿九州四海纸,
幅幅与君为谏草。
使蹑卨践夔,
逢轩见皞。
日环五色,是物得老,
如此即商山皓。
商山皓,君不用讨他,
他必来相讨。
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
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
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
只是弘隆重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
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
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
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
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
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
斯言不是寻常曲。
第一首: 劝你不要去登岘首山,去读读羊祜的碑文,男子汉的事业要自己独特。那碑在山顶如同日月,日日照耀却无人知晓。即便无人知晓,青山白云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首: 劝你去登商山,不必去寻找商山的皓月,云深雪重,骡马都倒下了。我希望终南山和太华山能够化为金子,若再见到它们也不觉得珍贵。我愿意把九州四海的纸张,逐幅逐幅地呈给你作为谏言。让你如同神仙骑踏,遇见天上明月。五色的日环,如此物事久远,便是商山的皓月。商山的皓月,你不必去追求,它必定会主动来找你。
第三首: 你难道没有看到释迦牟尼在天上和人间的寿命如亿万年,再往来于世间?你难道没看到紫金为轮的千幅图景,宝洲四方都臣服于它?释迦牟尼的轮王为何而作呢?只是在弘扬伟大的佛教福泽。自古以来,皇王与贤者都以敬重之心尊师重道。传达三世释迦的教义,不要把梁武作为题材。你难道没有看到近代的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的师生百余人?代天理物的思想流传千古,布发掩泥的情形非一朝一夕。伟大的释迦轮王璞啊,至今还有谁能继承先觉的智慧?一路珍重地寄给你这些话,这些话并非寻常之言。
作者介绍: 贯休(公元830年-884年),唐代诗人,因其诗作风格清新而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佛教思想,常带有抒情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为送别友人卢舍人而作,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诗中融入了对古今事物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事业和人生价值的看法。
《送卢舍人三首》以劝诫和祝福为主旨,贯休通过三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第一首诗以岘首山和羊祜碑为引子,劝诫友人应追求独特的事业,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关系。第二首中,商山的描写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淡然态度。最后一首则引入佛教哲学,探讨生死与轮回的主题,展现了贯休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突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关怀,是一首充满智慧的送别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真正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与内心的追求,而不是外界的认可与物质的丰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岘首山”象征什么?
A. 物质追求
B. 高洁的志向
C. 历史的遗迹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羊祜碑”主要传达了什么思想?
A. 追求名利
B. 独特的事业追求
C. 享受生活
答案:B
贯休对人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追求外在的光鲜
B. 内心的追求与自我实现
C. 对物质的极度渴望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