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一剪梅 前题》

时间: 2025-07-26 19:02:52

诗句

一庭花月薄寒天。

榻绕茶烟。

帘卷炉烟。

花曾相识月曾怜。

花也无言。

月也无言。

几时剪烛话缠绵。

诗擘云笺。

琴拨鹍弦。

何堪明镜舞孤鸾。

镜自团圆。

人不团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02:52

原文展示:

一庭花月薄寒天。榻绕茶烟。帘卷炉烟。花曾相识月曾怜。花也无言。月也无言。几时剪烛话缠绵。诗擘云笺。琴拨鹍弦。何堪明镜舞孤鸾。镜自团圆。人不团圆。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庭院中花影与月光轻薄相映。榻边袅袅茶烟,帘子轻卷炉火升腾。花与月曾相识,月与花曾怜惜,但它们都无言以对。何时才能在烛光下细语缠绵呢?诗句在纸上跃然,琴声在弦上轻拨。可惜明镜中舞动的孤鸾,镜子虽是团圆,但人却不能团圆。

注释:

  • 薄寒天:指天气寒冷,花月的景象显得淡薄。
  • :指床榻,这里指坐卧的地方。
  • 茶烟、炉烟:指茶的烟雾和炉子冒出的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剪烛话缠绵:指在烛光下细细交谈,表达情感的情景。
  • 鹍弦:古乐器,象征琴声。
  • 明镜舞孤鸾:镜中映出孤独的鸳鸯,象征着孤独与相思。
  • 团圆:指人们团聚,形成一个完整的家庭。

典故解析:

“孤鸾”象征着孤独的爱情,常用来表现离别和相思之苦。古代诗词中,月常象征着思念,花象征着爱情,二者结合在一起,表达出深切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璧华是清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她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那个时代的女性多处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束缚中,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团圆的向往,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情感的压抑。

诗歌鉴赏:

这首《一剪梅》通过描绘寒冷夜晚的庭院景象,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诗人在描写花月的同时,深刻表达了人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开篇中的“花月薄寒天”设定了一个清冷却又美丽的场景,紧接着的茶烟与炉烟又增添了一丝温暖,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孤独感。

在诗中,花与月的相识与怜惜,象征着永恒的爱情,但它们却都无言以对,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哀愁。接着,诗人渴望在烛光下与爱人细语缠绵,展现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但现实的孤独却让这种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最后的“镜自团圆,人不团圆”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镜中团圆的影像与现实中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爱情与团聚过程中所遭遇的无奈与孤独。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庭花月薄寒天:描绘寒冷的夜晚,花与月的影子显得很淡薄。
    2. 榻绕茶烟:榻边缭绕的茶烟,带来一丝温馨。
    3. 帘卷炉烟:轻卷的帘子旁,炉火升腾,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4. 花曾相识月曾怜:花和月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
    5. 花也无言,月也无言:尽管彼此有情,但无奈的沉默让它们无言以对。
    6. 几时剪烛话缠绵:渴望在烛光下细语情话的期盼。
    7. 诗擘云笺:诗句在纸上展现。
    8. 琴拨鹍弦:琴声轻拨,音乐的美好。
    9. 何堪明镜舞孤鸾:明镜中舞动的孤鸳鸯,象征孤独。
    10. 镜自团圆,人不团圆:镜中虽有团圆的影像,人却无法团圆。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镜”比喻团圆的理想,反衬出现实的孤独。
    • 对仗:如“花也无言,月也无言”,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 拟人:将花与月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团圆的追求。尽管美好的事物环绕,但孤独却如影随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与无奈。诗中的情感细腻而深刻,展现了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爱情和美好,代表着情感的芬芳。
  • :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茶烟与炉烟:象征温暖的家庭氛围。
  • 明镜:象征团圆的理想,但同时也反映出实际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曾相识月曾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喜
    • B. 失望
    • C. 相思与怜惜
    • D. 无所谓
  2. “镜自团圆,人不团圆”中,“镜”象征什么?

    • A. 家庭
    • B. 朋友
    • C. 理想
    • D. 现实
  3.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 A. 温暖
    • B. 寒冷
    • C. 湿润
    • D. 炎热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一样,叶璧华的《一剪梅》同样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孤独。两者都使用了自然意象来反映内心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叶璧华则通过孤独的意象表达出对团圆的无奈与期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常山道中闻诸将屡捷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一 汴中书事三首 其三 汴中书事三首 其二 汴中书事三首 其一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宿酂侯镇 宿酂侯镇 桃源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佩金带紫 包含佗的词语有哪些 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方之民 群起效尤 振鹭在庭 赤字旁的字 停工 超迈绝伦 穴宝盖的字 石字旁的字 强本节用 包字头的字 铅华 高论 鸾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