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0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8:50
春雨偶愆期,草木亦未觉。君侯不遑处,退食或闭阁。
东海浪滔滔,西江波漠漠。得不愿身为大虬,金其角,玉其甲。
一吸再喢,云平雾匝。华畅九有,清倾六合。
使不苏者苏,不足者足。情通上玄,如膏绵绵。
有叟有叟,鼓腹歌于道边。歌曰麦苗芃芃兮鶬鹒飞,
日出而作兮日入归,如彼草木兮雨露肥。
古人三乐兮,我乐多之。天之成兮,地之平兮。
柘系黄兮,瓠叶青兮。乳女啼兮,蒸黍馨兮。
炙背扪虱兮,复何经营兮。
春雨偶尔晚到,草木也还未察觉。君侯您没有闲暇,退食时或许闭门不出。
东海的浪涛汹涌澎湃,西江的波浪则平静而广阔。倘若能如大虬那样,金色的角,玉色的甲。
一吸又吸,云层平铺,雾气弥漫。华美的畅通九州,清澈的倾覆六合。
使得未苏醒的也能苏醒,不足的也能得到满足。情感通达上天,如甘露绵绵。
有位老翁在路边鼓腹高歌,歌声唱道:麦苗茂盛,鶬鹒飞翔,
日出而作,日落归家,如同草木般,雨露滋润。
古人有三种快乐,而我乐在其中。天的成就,地的平坦。
柘树变黄,瓠叶呈青。乳女啼哭,蒸黍的香气。
炙背搔虱,又何必经营呢?
作者介绍:贯休,字季真,号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他是著名的诗人、僧侣,擅长诗歌、散文,尤其以五言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之乐,具有浓厚的道教思想,追求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春雨的迟到,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及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间苦乐的深刻理解。
《甘雨应祈》是一首表达对春雨的期盼与对自然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春雨的迟到与草木的无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的“春雨偶愆期”引入了主题,接着以“君侯不遑处”表达生活的忙碌与不安。诗中“东海浪滔滔,西江波漠漠”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用“有叟有叟,鼓腹歌于道边”的形象,传递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快乐。老翁的歌声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诗的结尾,提及“炙背扪虱”,则是对生活琐事的反思,暗示着对繁忙生活的释然与淡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雨偶愆期”意指什么?
A. 春雨已到
B. 春雨迟到
C. 春雨丰沛
D. 春雨无常
“东海浪滔滔,西江波漠漠”中的“浪滔滔”与“波漠漠”形成了什么修辞效果?
A. 对比
B. 排比
C. 倒叙
D. 夸张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冷漠
B. 敬畏与热爱
C. 无所谓
D. 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