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人征蛮》

时间: 2025-07-27 09:08:06

诗句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亦知磨一剑,不独定诸蛮。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

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08:06

诗词名称: 送人征蛮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亦知磨一剑,不独定诸蛮。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
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七次纵横、七次俘获的地方,您所行的事业是可以追随的。
也知道磨利一把剑,不仅仅是为了防备蛮夷。
树木尽头是低矮的铜柱,潮水常常像火山一样沸腾。
名声应该高挂在麟阁之上,最好能去如瓜果般归来。

注释:

  • 七纵七擒: 指军事上的策略,形容将敌人抓捕的技巧。
  • 磨一剑: 比喻磨练自己的能力或武器。
  • 诸蛮: 指蛮夷或外族,寓意外敌。
  • 铜柱: 可能象征着某种地标或权威。
  • 麟阁: 传说中应有的高贵之处,象征荣耀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书法和绘画。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可能是在送别友人前往边疆征战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忠诚和荣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对征战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七纵七擒”,显得气势磅礴,象征着军事才能与勇气。接着提到磨剑,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敌,更是自我修炼与提升的象征,这种内外兼修的思想在古代士人中十分普遍。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则描绘出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观,暗示着战斗的严酷和不可预测性,与征战的主题相呼应。最后两句,“名须麟阁上”则表达了对成就与荣耀的渴望,期待朋友能够凯旋而归。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豪情壮志,又有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体现了贯休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这里的“君”是对朋友的称呼,鼓励他在征战中可以效仿古人的智慧与勇气。
  2. 亦知磨一剑,不独定诸蛮: 明白磨剑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抵御蛮夷,更是为了自我提升与准备。
  3.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 形象描绘出战斗环境的恶劣与不易,暗示征战的艰辛。
  4. 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 强调名声与荣耀的重要性,寄予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 “磨一剑”比喻自我准备与提升。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对仗之美。
  • 意象丰富: 自然景观与军事意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征战的思考,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自身修炼与荣耀的追求,表现了古代士人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力量与自我防卫。
  • 铜柱: 代表权威与地位。
  • : 象征战斗的激烈与不可预测。
  • 麟阁: 代表荣耀与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七纵七擒”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策略
    • B. 旅行技巧
    • C. 农业技术
  2. “磨一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对敌的防御
    • B. 自我提升
    • C. 逃避责任
  3. “名须麟阁上”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对平安的渴望
    • B. 对功名的追求
    • C. 对友谊的重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人征蛮》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都有对友人的祝福,但贯休更多的是对征战的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生活态度与饮酒乐观。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述祖德诗 述祖德诗 泰山吟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 善哉行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游南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清结 街坊邻舍 血肉模糊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缘石 论道官 鬥字旁的字 包含渊的成语 别具心肠 攴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包含赁的词语有哪些 革心易行 饕虐 丁开头的成语 鬲字旁的字 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