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6:16
寄僧野和尚
作者: 贯休 〔唐代〕
鸟外更谁亲,诸峰即四邻。
白头寒枕石,青衲烂无尘。
橡栗堆行径,猿猴绕定身。
傥然重结社,愿作扫坛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在鸟儿之外,还能与谁亲近呢?四周的山峰就像是邻居。白头的和尚在寒冷的石头上枕着头,身穿青色僧衣,整洁无尘。橡树和栗树堆满了行径,猿猴围绕在身边。若能重新结社,我愿意做那个扫坛的人。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寄情于山水的诗作闻名。贯休性情洒脱,崇尚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追求清净生活的时期。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侣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寄僧野和尚》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开头两句“鸟外更谁亲,诸峰即四邻”,将孤独感与自然的亲密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而“白头寒枕石,青衲烂无尘”则描绘了和尚的艰苦与清净,突显了修行生活的简单与纯粹。
后两句“傥然重结社,愿作扫坛人”,则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渴望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一种谦卑与归属感。整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和尚生活,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传达了一种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诗中“鸟外更谁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亲密关系
B. 孤独感
C. 快乐
诗中的“青衲烂无尘”意在强调什么?
A. 贫穷
B. 清净
C. 华丽
“傥然重结社,愿作扫坛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自豪
B. 谦卑
C. 忧伤
与王维的《鸟鸣涧》对比,两者都描绘自然环境,但贯休更注重对僧侣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