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9
赋得花发上林
(大历十四年侍郎潘炎试)
作者:王表 〔唐代〕
御苑春何早,繁花已绣林。
笑迎明主仗,香拂美人簪。
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
晴光来戏蝶,夕景动栖禽。
欲托凌云势,先开捧日心。
方知桃李树,从此别成阴。
皇宫的春天来得多么早啊,繁花已经装点了树林。
花儿们笑着迎接明主的车驾,香气轻拂着美人的发簪。
大地与楼台相连,天空中洒下细雨和露珠。
晴空中蝴蝶翩翩起舞,傍晚的景色使栖息的鸟儿活动不已。
想要托起凌云的气势,首先要展现出捧日的心情。
从此我才知道桃李树,终究会与阴影相别离。
作者介绍:王表,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大历十四年,正值唐代中兴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此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王表的《赋得花发上林》以春天的早到为引子,描绘了御苑中的繁花似锦,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光。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皇室的繁华与自然的和谐。开篇“御苑春何早,繁花已绣林”以感叹句式引入,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通过“笑迎明主仗,香拂美人簪”描绘了花儿与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交融。
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不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也体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句“欲托凌云势,先开捧日心”,表达了诗人渴望飞黄腾达的心情,强调了志向与努力的重要性。而“方知桃李树,从此别成阴”则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寓意着美好的事物总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改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美好的赞美,又有对未来的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努力与追求的重要性,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谁?
诗中的“笑迎”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