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8:2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8:20:54
三峡巴江似直流,叠溪屏障几曾收。
冰绡翦破裁云幔,银汉倾斜作玉沟。
画角鼓声催急雨,阳关笛曲送深秋。
谁将折笔图成后,可挂松风最上楼。
三峡的巴江如同直流的河水,叠溪如同屏障般从未停止过流动。冰雪般的绡云被切割得如同云帷,银河倾斜宛如玉石的沟渠。画角的鼓声催促着急促的雨水,阳关的笛声送来了深秋的气息。谁能在画笔完成之后,将这幅美景挂在松风之上呢?
此诗提到的“三峡”和“巴江”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诗中提到的“阳关”与“画角”是古代音乐和离别的象征,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方以智(1611年-1671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富有哲理。方以智在科学和文学上都有卓越成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人物。
《三叠泉》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从自然的美景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慰藉,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叠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三峡巴江似直流”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观,展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仿佛一条巨龙在奔腾。接着“叠溪屏障几曾收”,则突出了水流的不断与生命的延续,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用“冰绡”和“银汉”将自然景致与人文气息相结合,通过音乐和季节变换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尤其是“阳关笛曲送深秋”,既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也暗含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最后两句“谁将折笔图成后,可挂松风最上楼”,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渴望,寄托了希望与理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方以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方以智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三峡巴江似直流”中的“三峡”指的是哪个河流?
“阳关笛曲送深秋”中的“阳关”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