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12
古意九首 其七
作者: 贯休 〔唐代〕
常思谢康乐,文章有神力。
是何清风清,凛然似相识。
一种为顽嚚,得作翻经石。
一种为枯槁,得作登山屐。
永嘉为郡后,山水添鲜碧。
何当学羽翰,一去观遗迹。
我常常想起谢康乐,他的文章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这是什么样的清风啊,清澈得似乎与我相识。
一种是顽固的石头,可以翻动经书;
一种是枯萎的树木,可以做登山的木屐。
永嘉是郡的后方,山水映衬得更加鲜绿。
什么时候我能像羽翰那样,去游览那些遗迹呢?
作者介绍:贯休(830-912年),字惟道,号道者,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咏物,情感真挚,语言灵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末战乱之际,作者可能在思念谢灵运的同时,也追忆起自己对山水的向往与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贯休的《古意九首 其七》以简洁的笔调,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怀念和对山水的热爱。诗中通过对谢灵运的赞美,突出了文学的力量和影响力,显示出诗人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诗的前半部分,贯休以“常思谢康乐”开篇,表现出对谢灵运的敬仰之情,接着用“是何清风清,凛然似相识”来描绘心中理想的清新风气,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清雅脱俗的气息。
接下来的比喻“翻经石”和“登山屐”,则展示出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贯休不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反映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思,象征着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何当学羽翰,一去观遗迹”,更是表达了他渴望自由与开阔视野的心情,令人感受到一种向往远方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文学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康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清风清”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何当学羽翰,一去观遗迹”中“羽翰”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