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53
流浪兵荒苦,相思岁月阑。
理惟通至道,人或谓无端。
烧猛湖烟赤,窗空雪月寒。
知音不可见,始为一吟看。
全诗翻译:
流浪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活艰苦,思念的人却在岁月的尽头。道理虽深奥,却能通达至理,有人却说这没有尽头。湖面冒着滚滚的烟,窗外只有寒冷的雪月。知音难以相见,因此才会吟唱这首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而是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境遇与内心情感,反映出唐代动乱时代的社会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惟常,号贯休,唐代诗人,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直抒胸臆,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兵荒之中,生活艰辛,与友人相隔甚远,因而产生了对知音的思念与感叹。
这首诗以“流浪兵荒苦”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展示了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思念的深刻情感,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让他倍感孤独。在“理惟通至道”中,诗人提到哲理的深奥,似乎在暗示即使在苦难中也要寻求真理与智慧。湖中盛烈的烟火和窗外的寒雪,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对比,既有自然的壮阔,又有个人的孤寂。最后一句“知音不可见,始为一吟看”,表达了对理解自己的人难以相见的感慨,唯有通过吟唱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写现实的苦痛,又流露出对理想与知音的渴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情感的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苦难生活的描绘与对知音的渴望,表达了人们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兵荒”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争动乱
C. 社会安宁
“知音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流浪兵荒苦”中的“流浪”意指:
A. 旅行
B. 漂泊与无家可归
C. 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