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0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00:21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天心均煦妪,物态异芬芳。
上国花应烂,边城柳未黄。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觞。
仍说秋寒早,年年八月霜。
在这个春天的三月里,天气似乎很温暖,然而自然界却显得异常寒冷。
大城市的花应该盛开了,而边境的柳树却仍然没有发芽。
清明节时本应焚烧纸钱,但酒杯却依然在空中漂浮。
人们依旧说秋天的寒冷来得太早,年年到了八月就结霜。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倡导“以史为鉴”,政治上主张保守,反对变法,强调传统文化。
此诗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时令变化的感慨。正值春天,然而天气却异常寒冷,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和气候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无奈。开头两句“天心均煦妪,物态异芬芳”描绘了一个看似温暖的春天,然而周围的自然界却显得冷清,没有春花的芬芳。接下来,诗人提到“大国的花应该盛开,而边城的柳树却依然没有发芽”,这不仅反映了春天的迟到,也暗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气候差异,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觞”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思考,清明节本应是焚烧纸钱的时刻,但诗人却借酒消愁,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最后两句“仍说秋寒早,年年八月霜”则是对气候变化的无情感慨,岁月的流逝总是伴随着无常,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受到了影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思考,唤起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春天迟到的无奈与失落,同时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期待
B. 失望
C. 愉悦
“仍说秋寒早”中的“秋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夏天的热气
C. 早来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