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00
四合连山缭绕青,
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
草色年年满故城。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城的景象。四周山脉环绕,显得青翠而美丽;三条河流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春风似乎不知道兴亡的意义,每年春天草色依旧在这座古城中蔓延。
《过故洛阳城》是一首反映历史沧桑的诗,洛阳作为中国古代的首都之一,承载着无数兴衰更替的历史。诗中提到的“春风不识兴亡意”,表达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漠然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诗人。他以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史学应服务于政治和道德教育。司马光的诗歌风格简练,常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哲理。
《过故洛阳城》创作于北宋时期,洛阳作为曾经的都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诗人在游历故地之时,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昔日繁华的对比,因而产生对历史的思考。
《过故洛阳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四合连山缭绕青”展现了洛阳的自然美,青山环绕,生机盎然。而“三川滉漾素波明”则通过描绘河流的清澈波光,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活力和生机。接下来的“春风不识兴亡意”则转向哲学层面,表达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无情,春风依旧吹拂,草木依旧生长,仿佛对曾经的兴衰毫不在意。最后一句“草色年年满故城”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虽然城市的繁华已逝,但自然的循环依然在继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意象清晰,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与历史的兴亡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哲理。
诗中提到的“春风不识兴亡意”意指:
A. 春风总是温暖
B. 自然与历史无关
C. 春风影响兴亡
D. 兴亡与春天无关
诗中“草色年年满故城”表达了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永恒
C. 人类的历史
D. 春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