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归中丞使新罗》

时间: 2025-05-19 22:06:07

诗句

南巾宪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2:06:07

原文展示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皇甫曾〔唐代〕
南巾宪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丞(即官员)赴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部分)途中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送别之情和对他远行的担忧。诗的前两句写到这位官员带着皇恩,乘船东渡,前往遥远的国度。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离开故国的忧伤,以及对长途跋涉的无尽愁苦。最后两句展现了海上的云涛汹涌,虽有来往的旌旗,但对未来的行程依然感到迷茫。

注释

  • 南巾:指南方的巾帕,可能用来形容官员的服饰。
  • 宪衔恩:宪,指官员的职务;衔恩,指承载着皇帝的恩宠。
  • 东夷:指东边的夷族或东部地区。
  • 孤城:形容远离故国的孤独感。
  • 炎凉气:指气候的变化,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
  • 浩淼程:形容行程的漫长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字季明,唐代诗人,出身于唐朝中期,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感人至深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强盛,文化交流频繁。诗人写此诗是为了送别一位赴新罗的官员,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美好祝愿与对未知旅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外交的频繁与文化的交融。

诗歌鉴赏

《送归中丞使新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开篇的“南巾宪衔恩去”迅速引入主题,描绘了一位官员身披皇恩、踏上征途的壮丽场景。接下来的“东夷泛海行”则将视角拉远,展现出他即将远行的辽阔海域,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渺小的感觉。

诗中“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深刻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未来旅途的忧虑。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行路的艰辛与不易,展现了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

通过“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对友人旅途的担忧与惆怅。最后“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则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海上的波涛与来往的旌旗,象征着无尽的旅程和不确定的未来,给人以沉重而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巾宪衔恩去:描绘出官员身穿南方的巾帕,衔着皇帝的恩典,出发的景象,传达出他身份的尊贵。
  2. 东夷泛海行:他向东行驶,前往夷族的地方,表达出这段旅程的遥远与艰辛。
  3. 天遥辞上国:在天涯海角,告别故国,隐含着对故国的留恋与不舍。
  4. 水尽到孤城:水流尽头便是孤独的城镇,形象地展现了异乡的孤寂。
  5. 已变炎凉气:环境的变化已经让人感受到气候的不同,象征着离别带来的心情变化。
  6. 仍愁浩淼程:尽管环境变化,心中依然为漫长旅途而感到忧愁。
  7. 云涛不可极:海上的云和波涛浩瀚无边,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8. 来往见双旌:行船往来,看到的只是双重的旌旗,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浩淼的海洋,形象生动,强调艰辛。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次使用“水尽”、“云涛”等词语,形成排比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对旅途艰辛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友人未来的担忧。诗人在送别中融入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传达了人们在外求发展的孤独与无助,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巾:象征着身份与尊荣,代表着官员的地位。
  • 东夷:代表着异国他乡,象征着交流与文化的碰撞。
  • 孤城:象征着孤独与离愁,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
  • 云涛: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夷”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地方?

    • A. 西方
    • B. 东方
    • C. 南方
    • D. 北方
  2. “水尽到孤城”中“孤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兴奋
    • D. 安宁
  3. 诗中用来形容旅途的气候变化的词是?

    • A. 炎凉气
    • B. 风和日丽
    • C. 风雨交加
    • D. 四季如春

答案

  1. B. 东方
  2. B. 孤独
  3. A. 炎凉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情感,但更强调自由与豪情;而皇甫曾的《送归中丞使新罗》则更侧重于对旅途艰辛的忧虑与对故国的思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角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

相关查询

月上海棠•月照 月上海棠·题画美人 月上海棠 赋本题 月上海棠 月上海棠 月上海棠 谨次遁庵兄继玉清韵 月上海棠 其二 和答杨生彦衡 月上海棠 其一 和答杨生彦衡 月上海棠 月上海棠 海棠花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束手就擒 烟的笔顺怎么写?烟的笔画顺序详解 重字的笔顺怎么写?重字的笔画顺序详解 韦字旁的字 乙夜 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泪眼 包含怯的成语 樱的繁体字怎么写?樱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魂惊魄惕 韭字旁的字 取舍两难 父字头的字 云兴 上术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喜怒无度 降宥 心组字有哪些?带心的汉字大全_汉字偏旁学习 针锋相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