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4:12
阑珊轻梦纱窗畔。子规声唤醒看花眼。几许春阴,护湘屏一枝红婉。端相久,待懒怎生得懒。吟肠都为东风软。对明妆不隔锦江远。花也怜人,怨迟眠烛容先倦。耐残寒,消受芳斟夜半。
在轻柔的梦中,我在窗边恍惚。听到杜鹃的啼叫,唤醒我看花的眼睛。春天的阴云有多少,护住那一枝红艳的海棠。静静地等待,懒得去追究为何会如此懒惰。吟咏的心情因东风的温柔而软化。面对那美丽的妆容,锦江的距离似乎并不遥远。花儿也怜惜我,怨恨我在蜡烛下迟迟未眠。忍受着残寒,消磨掉夜半的美酒。
郑元昭,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诗词,尤其在咏物、抒情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细腻。
《月上海棠 海棠花下作》创作于春天,正值海棠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借花抒发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海棠花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开头的“阑珊轻梦”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梦与现实之间游走。随着“子规声唤醒看花眼”的描绘,春天的到来唤醒了诗人的感官,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几许春阴,护湘屏一枝红婉”的意象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春天的阴云映衬着一枝红艳的海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切感悟。接下来的“端相久,待懒怎生得懒”则流露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懒惰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中,东风、花、蜡烛等意象交织,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人情的深刻思考。最后的“耐残寒,消受芳斟夜半”则是对夜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夜中对美酒的享受与对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描绘海棠花盛开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子规”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杜鹃鸟
C. 一种乐器
答案:B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忧伤
B. 懒惰
C. 热爱
答案:C
诗中提到的“残寒”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寒意
C. 夏天的热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