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时间: 2025-04-29 13:16:15

诗句

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晓看纨扇恩情薄,

夜觉纱灯刻数长。

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

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6:15

原文展示: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刘禹锡

金火交争正抑扬,
萧萧飞雨助清商。
晓看纨扇恩情薄,
夜觉纱灯刻数长。
树上早蝉才发响,
庭中百草已无光。
当年富贵亦惆怅,
何况悲翁发似霜。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阳光和火焰交替的争斗中,细雨轻轻飘落,伴随着清幽的乐声。早晨看着轻薄的扇子,感情显得淡薄;夜晚感受到纱灯下的光影,时光仿佛渐渐延长。树上的蝉鸣声早已响起,庭院中的草木却显得黯淡无光。往年富贵的日子也让人感到惆怅,更何况如今悲伤的老者头发已如霜白。

注释:

  • 金火交争:指光明的阳光与火焰的交替,象征着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斗争。
  • 萧萧飞雨:萧瑟的细雨,描绘一种清冷的景象,营造出清雅的氛围。
  • 纨扇:用丝绸制作的扇子,象征着富贵与地位。
  • 纱灯:用细纱制成的灯,象征着温馨与柔和的光线。
  • :夏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时光的流逝。
  • 百草:代表庭院中的植物,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无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诗人、散文家。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尤其擅长写讽刺诗和咏怀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常常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和岁月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绪。开篇的“金火交争”既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萧萧细雨的“助清商”,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清幽的音韵,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凄凉的情感。

接下来的“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时光的感慨,既有对过往情感的淡薄之感,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蝉鸣象征着夏日的热烈与生命的活力,而庭中草木的凋零则反映出时光流逝带来的失落与悲凉。

最后两句“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对往昔辉煌的惋惜,以及对老年人生活困境的同情。这不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金火交争正抑扬”:描绘了光影的变化,暗示着生活的起伏。
    2. “萧萧飞雨助清商”:细雨声声,仿佛与音乐相和,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
    3. “晓看纨扇恩情薄”:白天的扇子象征着过去的情感渐渐淡薄。
    4. “夜觉纱灯刻数长”:夜晚的灯光似乎更加显得时间的漫长。
    5. “树上早蝉才发响”:蝉鸣的声音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
    6. “庭中百草已无光”:庭院的草木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退。
    7. “当年富贵亦惆怅”:即使是曾经的富贵也会让人感到惆怅。
    8. “何况悲翁发似霜”:更加反映出老者的悲伤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恩情薄”比喻感情的淡薄。
    • 对仗:如“金火交争”与“萧萧飞雨”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清商”赋予音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金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 飞雨:代表着清冷与孤独。
  • 纨扇:象征着地位与爱情的薄弱。
  • 纱灯:象征着温情与时间的流逝。
  • 蝉鸣:代表生命的轮回。
  • 百草:象征衰败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火交争”象征什么?

    • A. 光明与黑暗的斗争
    • B. 自然与人文的冲突
    • C. 快乐与悲伤的交替
    • D. 贫穷与富贵的对比
  2. 诗中“树上早蝉才发响”意指:

    • A. 生命的活力
    • B. 夏天的来临
    • C. 时间的流逝
    • D. 自然的安静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命的赞美
    • B. 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富贵的渴望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更偏向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主题相似,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

相关查询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五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四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三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二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其一 过阴山和人韵 其二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 过阴山和人韵 庚辰西域清明 过夏国新安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尽势 包含诀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天香国色 川费 覆车之鉴 夕字旁的字 圣皇 包含线的词语有哪些 于右任 当今之务 秋结尾的成语 不关宏旨 克字旁的字 后起之秀 智小言大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