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6:15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刘禹锡
金火交争正抑扬,
萧萧飞雨助清商。
晓看纨扇恩情薄,
夜觉纱灯刻数长。
树上早蝉才发响,
庭中百草已无光。
当年富贵亦惆怅,
何况悲翁发似霜。
在金色的阳光和火焰交替的争斗中,细雨轻轻飘落,伴随着清幽的乐声。早晨看着轻薄的扇子,感情显得淡薄;夜晚感受到纱灯下的光影,时光仿佛渐渐延长。树上的蝉鸣声早已响起,庭院中的草木却显得黯淡无光。往年富贵的日子也让人感到惆怅,更何况如今悲伤的老者头发已如霜白。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诗人、散文家。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尤其擅长写讽刺诗和咏怀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常常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和岁月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绪。开篇的“金火交争”既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萧萧细雨的“助清商”,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清幽的音韵,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凄凉的情感。
接下来的“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时光的感慨,既有对过往情感的淡薄之感,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蝉鸣象征着夏日的热烈与生命的活力,而庭中草木的凋零则反映出时光流逝带来的失落与悲凉。
最后两句“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对往昔辉煌的惋惜,以及对老年人生活困境的同情。这不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火交争”象征什么?
诗中“树上早蝉才发响”意指: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